高中故事集EP5 |從 30分到 70分

高中故事集EP5 |從 30分到 70分

2020-07-09

  山丘高中(化名)座落在市區與山區之間,學生多來自學校鄰近的地方社區。相較於其它都市高中,山丘高中學生的學業成績大致位於中後段。108課綱上路後,山丘高中的社會科老師發現校內多數學生較缺乏基礎能力,尤其在資訊技術的操作能力,例如電腦截圖、掃描與word操作等等,都沒有都市高中的學生來得熟悉,因此山丘高中的老師必須花上不少時間在教導基礎能力,才能讓校內同學順利完成作業、或者是在課程中操作進階的地理技術等。

 

  老師也提到,因為校內學生的學習速度較慢,需要花更多時間教學與引導,才能激起學生的動機,並看見學習成效。對此,老師便承認,一開始在實際上課的過程中仍有許多的知識傳授以及引導介入,不太敢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或動手操作。後來,老師開始慢慢調整教學介入的程度,避免太多的知識傳授,而是把時間給同學去討論與實作;遇到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主題,也會多留時間給學生做更深入的討論,並不一定要上完所有主題,可以依據學生不同程度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反應而調整課程內容。

 

  舉例來說,山丘高中的歷史科老師和我們分享到,他會依照台灣史的不同分期,挑選與學生生活經驗相近的主題切入相關議題,這樣的方式較能引起學生的反應。雖然山丘高中的學生學習能力與動機較低落,但老師們仍然肯定108課綱的帶來的影響,尤其看到學生在閱讀文本時,開始學習批判性思考,提出好的問題與觀點,這些成長與改變,也都讓老師相當感動。最後老師則表示,未來在歷史科的探究與實作的課程設計中,還會讓學生籌畫一齣歷史劇,劇中的腳本設計也不會是老師講解歷史知識,而是學生透過考察史料與相關文獻資料,去思考腳本的設計,並以活潑且生動的方式展現出來學習的成果。

 

  然而,肯定108課綱帶來的正面改變之餘,山丘高中的老師也提到關於課程學習成果到底該如何呈現的隱憂。譬如地理科老師就提到,原先的課程設計都期待學生能完成一份完整的「小論文」,但後來卻發現學生在過程中遇到非常大的挫折。因此後來慢慢調整成讓同學在每一節課都有一些簡單的實作,譬如討論文本,或者是操作一個簡單的地理技能,讓同學可以從每節課的學習單或心得記錄慢慢累積成果。但是,山丘高中的老師也擔心著,學習單作為課程學習成果可能較為片面與零碎,也難以呈現學生完整的學習收穫。再者,老師也表示,學生或許有真的學到知識與能力,但在表達能力欠佳的情況下,難以凸顯出來。倘若大學審查仍以成果導向作為評比學生的標準的話,可能難以看見學生的成長與進步,並在結果上終究比不過他人:

 

「我覺得他們還沒有那麼會表達,學生可能說,我學到很多。那很多是什麼?或許他真的有學到,但是以我們學校的學生程度,他其實會講不出來他學了什麼。都市學生他可能是從60分進步到80分,可是我們這邊可能是從30分進步到70分,可是只看最後成果,他還是比都市的學生差,但是他從30分進步到70分,他已經很努力了。」

 

  山丘高中的教師希望學生可以慢慢從30分成長到70分,因此安排呈現歷程導向的學習單與心得記錄等等,但卻也擔心大學教授只喜歡完整的成果,學生呈現學習單與心得記錄並不吃香。但如果在學生基礎能力不扎實的情況下、直接要求學生撰寫小論文,那卻也只會揠苗助長、扼殺學生的學習熱情。此外,能從30分進步到70分的學生,代表這位學生是有不錯的學習特質與潛力,只是和都市高中的學生相比,山丘高中的學生的學習起步時機往往比較慢,但這並不完全代表在未來的升學競爭上,這群學生未來的能力與成是不如都市高中學生的。

 

  總結以上,關於學習歷程檔案中可能存在的不平等狀況,亦是值得進一步思考的議題。從山丘高中的例子,可以幫助我們看到不同城鄉區域的高中教師與學生,在準備學習歷程檔案過程中,也遭遇到不同的困難與挑戰。各校之間可能會因為學校規模、資源不均等狀況,導致課程開設的多元性有所差異;在學校規模較小的情況下,各科老師所承受的教學負擔較大,進而可能影響著開課品質。你也有類似的煩惱嗎?我們誠摯邀請您一起作伙來討論!讓不同背景的你們,彼此交流經驗與困境,一起討論學習歷程檔案中,課程學習成果及多元表現,應該如何呈現、如何審查,一起讓學習歷程檔案的制度在實踐上變得更可行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