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摘審議EP10|通往理解路上 學檔應加強社會溝通

聊摘審議EP10|通往理解路上 學檔應加強社會溝通

2021-01-14

  在2022年起,大學入學就會開始適用學習歷程檔案,而高中端也已經上路一年多。然而,許多的高中老師、家長和學生,仍不太清楚學習歷程檔案究竟是什麼,也期盼更多的說明會、座談會或交流空間;負責招生和審查學習歷程檔案的大學教授仍在了解高中運作與滾動式修正尺規的路上。由此可見,在制度已經上路、並即將成為大學端招生的當前,有效的社會溝通不可忽視。

 

審議會議有助理解學檔 高中大學內部說明待改善

  作伙學團隊已在全台舉辦完50場審議會議。在會議結束後,我們也針對一千多位參與者實施會後問卷調查,了解他們關於學習歷程檔案以及審議會議的看法。事實上,教學現場及大學端對於學習歷程檔案的理解程度是相當高的。根據作伙學團隊的會後問卷顯示,在參加審議會議之前,就有75%的高中老師表示自己完全了解或相當了解學習歷程檔案,而學生、大學教授也有超過6成了解學習歷程檔案制度,僅有將近一半的家長表示,自己只了解小部分,或完全不理解學習歷程檔案。可見在家長層面上的溝通和對話,是往後教育部及各級學校可以努力的方向。

  另外,根據會後問卷顯示,仍有超過一成的家長和大學教授,其子女所就讀的學校或任教大學,從未針對學習歷程檔案做出說明;縱使有,認為次數不多的參與者仍佔大多數,顯見仍有加強社會溝通之必要。事實上,而有參加過校內說明會的參與者在問卷中大多表示,相關的說明對理解學習歷程檔案有所幫助。但是,高中學生即使參加了學校舉辦的說明會,仍有將近3成的比例表示對其沒有甚麼幫助,顯見對高中學生的溝通和說明,應該針對其特性和所關注的問題,加強宣導和加開場次。

  但是,在參加完學習歷程檔案會議後,無論是高中老師、大學教授、高中學生或家長,都有超過九成的人表示,他們完全或相當了解學習歷程檔案中,有關課程學習成果以及多元表現的兩大部分,顯見作伙學團隊設計舉辦的審議會議內容,對於協助參與者理解學習歷程檔案有一定幫助,也達到社會溝通的成效。在會議中,團透過播放學習歷程檔案制度介紹影片、邀請大學教授進行入學審查的重點分享、讓四種身分的參與者分組進行審議討論,以及於會議最後安排各組成果發表。透過這樣的議程設計和參與者所呈現的討論結果,有效的證實只要有良好的說明和解說,學習歷程檔案並不是一個嶄新且難懂的制度。

 

教學現場不確定性高 資訊與宣傳不足是主因

  在會議中,我們也發現許多高中老師、家長和教授,對於制度的理解與學習歷程檔案的本意或政策目標有所差距;不少參與者仍希望有模板可以參考、或是對於如何製作出一份「成功」的學習歷程檔案而感到焦慮不安。然而,學習歷程檔案所追求的正是多元呈現,並重視學習與反思的過程,縱使是學生失敗、至趣轉向的經驗也值得記錄,說明學生如何進行學習、成長和反思。在審議討論中,透過了解制度設計,以及在桌長引導下與不同立場和身分的人討論溝通,許多參與者都表示他們改變了原本對於學習歷程檔案的想像。透過與立場、身分不同的人進行意見交流,縱使本身觀點沒有全然改變,也會增加對彼此立場的認知、學會尊重他者的意見和產生的原因,這也是審議會議期待產生的結果。

  許多參與者也發表參加「作伙學」會議後的心得感想,大部分參與者認為最大的收穫是理解大學端如何審查學習歷程檔案。由於學習歷程檔案仍是升學制度的一環,透過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累積高中生三年的學習軌跡和過程、並提升和鍛鍊一般性素養能力,作為升學審查的依據。而大學端會如何審查、重視那些能力或項目,自然會優先受到高中老師、家長及學生的關注。許多參與者表示目前大學審查端資訊仍然不清楚,因此讓高中端充滿不確定性。

  在審議的討論中,不論是高中老師、學生,還是家長,都希望大學能夠提供更多的審查訊息以及準備指引,以利高中端在準備學習歷程檔案上更有方向性。另一個高中端焦慮的來源是,不確定大學校系重視學習歷程檔案的比例。換言之,這也是政策溝通和社會說明上,教育部可以著重的方向,即呼籲大學端重視學習歷程檔案,也加強大學與高中的溝通和合作。學習歷程檔案的意義應不限於升學工具,它也是個協助學生記錄自己探索過程、生涯軌跡的教育制度。

  許多參與者於審議過程中也提及目前高中端教學現場的學習歷程檔案實施問題,其中資訊與宣傳不足是主要因素。來自各縣市的教師、家長和學生皆指出教育部與各縣市政府教育局、各級學校對於學習歷程檔案的說明溝通不夠充分,教育部也未提出相對應的資訊說明或官方統一見解,造成焦慮或不安的狀況。有來自台北、高雄等都會區的教師及家長、或居住於金門、屏東等非都會離島地區的教師皆指出,教育部應該要有線上的研習、並有統一的見解、說明、問答集、會議記錄及記者會、官網及宣傳影片、官方標準作業流程或密度更強的宣傳和說明會,可以讓高中端參考,並針對不實的媒體報導或傳言,立即予以澄清,以改善資訊落差的問題。

  此外,在台北、新北、台中、台南、高雄、澎湖及花蓮場次的家長和教師,皆指出要向下紮根,從國中小開始就養成學生自學、培養學科知識能力以外興趣的自發性精神,將這些素養從小開始培育,才不會到了高一無所適從。從意見出現的場次密集度觀之,顯見這個觀念是跨越城鄉和不同身分的感想。與此同時,也有部分教師和學生反映家長過分依賴學校,或仍有傳統教育思維,因此教育部或高級學校也有必要辦理針對高中學生及學生家長的說明場次,以透過加強社會溝通減少資訊不足所帶來的誤會和焦慮感。

 

作伙學審議會議反映高中端不安 教育部允諾加強社會溝通

  在作伙學提交給教育部會議疑問、共識與會議結論後,也獲得教育部回覆。教育部高教司未來會持續規劃辦理高中師生發表課程學習成果的交流平台,依學校的區位類型、學生的能力和課程的差異,提供多元的發表型式,讓其他老師在設計課程、學生呈現學習成果時,有可以學習參考的對象;透過交流平台,也能讓高中大學可以保持無礙的溝通管道,以及讓高中端理解大學端的審查想法和重要指引,為課程設計與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從會議內容和會後問卷,我們相信,許多的問題和不解,在持續的說明、理解和溝通下,都有辦法獲得一定程度的答案和解方,這也是審議會議的初衷、以及所達到的成果。

  另一方面,審議會議的參與者也大多表示,他們參與會議的收穫也包含實際上了解更多關於學習歷程檔案的議題知識、知道他人對於學習歷程檔案的了解,這也對於學習歷程檔案的推廣和校園深化有一定的幫助。仍有不少參與者、特別是在非都會區、偏鄉與離島場次的參加者表示,他們對於學習歷程檔案仍不夠理解;值得注意的是,高中學生有超過四成認為參加相關的審議或說明會議,可以降低內心的不確定和焦慮感,顯見作為學習歷程檔案主角、真正使用和嘗試的高中生們,對於這個制度仍有陌生、仍會感到不安,如何加強對於學生的說明,也是審議會議結論對於高中老師、校方的提醒。

  「作伙學」團隊將這些加強社會溝通的需求,告知教育部,而未來教育部也將依據教學現場之實務需求,持續培訓課程諮詢教師,並滾動式更新培訓課程。另外,針對有說明會需求的高中老師、學生等群體,也會讓課程諮詢教師回到學校後,擔任種子教師,持續透過新生訓練、親師座談會、選課說明會等活動,向學生及家長說明學習歷程檔案之政策理念及實務運作。教育部將再全面檢視、更新對不同身分者(學生、家長、教師)宣導之公版簡報,置於教育部網站,進行制度和理念的定調說明。招聯會也回應,會加強宣導,加開相關說明會與論壇,善盡社會溝通責任、緩解各界焦慮和困惑。目前招聯會也已經公布「三重二不」之審查原則。教育部也公布擴增檔案上傳容量、上傳期限應至少延長到該學期「休業式結束後2週」(註一)。

 


  綜上,「作伙學」團隊舉辦的審議會議經驗、結論與共識,和會後問卷的數據指出,雖然在會前就理解學習歷程檔案制度的高中老師、大學教授、學生與家長比預期多,但經過審議會議後,絕大多數的參與者更能理解學習歷程檔案及大學端的審查原則、也能改變自己的想法、增加對他人意見的尊重,也是本系列會議的成效。但是,仍有更多非都會區、學生及家長等群體,對於學習歷程檔案感到焦慮不安。審議的經驗顯示,普遍、有效且清晰的社會溝通,對於讓相關當事人了解學習歷程檔案制度、轉為理解和支持,具有相當強烈的正向關聯。教育部對此也給出會增加交流平台、制定公版說明、加強高中大學交流、增派種子教師、加開說明會等政策承諾。我們相信,良善的制度改革需要搭配有效的社會溝通,才能降低因為資訊落差所造成的阻力與不安,這也是審議會議的功能和目的,以及會議所呈現的共識和結論。

 

(註一)相關資料來源

▍作伙學:建議與相關單位回應-網頁完整版:

https://www.108epo.com/results-detail.php?Key=10

▍招聯會新聞稿:大學申請入學資料審查參考原則公布

http://www.jbcrc.edu.tw/documents/news/20201207%E6%96%B0%E8%81%9E%E7%A8%BF.pdf

▍中央通訊社新聞:高中學習歷程檔案 上傳容量限制翻倍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012230097.aspx?fbclid=IwAR0Fs4lqoc2AqXp1qa_fGJHo8QDtONJbrFJpWAmZDcNJ-8iUJGGzg3E9t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