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嘉義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0815 嘉義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0815嘉義場
上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老師) |
|
問題 |
解方 |
|
Ex:具備反思心得、真實性、獨特性 |
|
|
|
|
|
|
(前一屆狀況)學生備審資料弱,但還是考上了,目前學習歷程檔案真的在升學過程中有足夠重要性嗎? |
|
|
|
第2桌(家長) |
|
問題 |
解方 |
學生端 1)不清楚作品的品質標準 2)高中學生沒定向,不清楚自己的未來志向 |
學生端 作品的品質標準:
孩子還沒定向:
|
家長端 1)對於學習歷程檔案的認知不清楚,資訊量不足
|
家長端 資訊不足:
|
高中端 1)課程準備不足
2)資源不均(南北差異:北部有的高中能夠與大學合作、微課程、營隊) |
課程
資源不均
|
大學端 1)標準不清楚 2)真實性是否能辨認 3)會不會看課外表現 (家長提到「營隊迷思」,大學端多大程度看重參加過該系營隊這樣的課外表現) |
審查標準:運用線上平台(後續提出) 真實性: 大學端透過面試進行確認作品真實性 |
系統端 1)重考生:學習歷程檔案是否能夠修正? |
教育部提供修正指引,讓重考生有彈性做調整。 |
公開線上平台: 整合高中、大學、教育部 1.高中端:跨地區性整合課程資源,包含各校特色的課程 2.大學端
3.教育部:宣導學習歷程檔案相關介紹、政策更新 |
第3桌(學生組) |
||
問題 |
解方 |
|
系 統 端 |
許多同學作品上傳後忘記再做件數勾選,導致最後沒有任何作品 |
省去作品上傳系統後額外勾選的動作 |
系統以年份限制,學生轉向後無法再做修改 |
|
|
件數調配問題(科目綁定課程,只能上傳該科目) |
不限制每個科目的上傳件數,讓學生自由分配 |
|
如果要同時上傳社團和幹部經驗簡介容易達到件數上限 |
|
|
影片上傳容量不夠用 |
|
|
百字心得
|
|
|
探究與實作分配問題(社會組不想上自然探究與實作)(自然組轉組後缺乏社會探究與實作相關的作品) |
|
|
高 中 端 |
專題課安排採用填志願序的方式,學生無法選到自己適合的領域 |
事先調查學生意願,讓學生自由選擇。依照學生喜好開設課程。而不是先開設課程再讓學生去選擇 |
老師為了讓學生製作學習歷程檔案,各科都分派許多作業,或是硬性規定綁平時成績,導致學生負擔過大 |
老師可以提供作業,但是讓學生彈性選擇、自由調配時間運用 |
|
老師對於108課綱、製作學習歷程檔案方向認識不足,無法給予學生指導 |
提供老師講座、研習來增加對學習歷程檔案的認識 |
|
自主學習時間意義不明,沒有達到讓學生真正自主學習的效果 |
自主學習時間
|
|
大 學 端 |
大學端素養能力指引不夠明確,學生不清楚製作方向 |
能提供實例、製作學習歷程的架構 |
審查資料坊間代打問題 |
加強審查坊間代打的情形,而不是因造假問題限制學生提交審查資料的方法 |
|
學 生 端 |
百字心得抓不到方向 |
(未有適合解方) |
資訊落差和資源不平等(學生缺乏管道獲得校外的參與經驗,只能從同學之間口耳相傳的方式獲得資訊) |
希望高中端(例如:輔導室)可以提供相關資訊、定期更新,提供學生使用 |
第4桌(學生) |
||
問題 |
解方 |
|
高 中 端 |
高中老師資源分配不均,或是老師給予的課程學習成果的作業比較不用心 |
|
課程學習成果如何製作?
|
|
|
有些高中沒有給資料,學生在製作學習歷程的時候會有點茫然 |
|
|
老師對於學生在課程上的延伸不給認證,但課本上的自我延伸探索是否算是一種課程成果? |
應該允許一些延伸學習的內容,放寬審核標準,不要只限定能做課程內容,亦可解決高中老師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 |
|
學 生 端 |
作品流於交作業的形式,造成高中端老師、同學雙方的壓力(現行規定10件上傳件數,並非硬性規定,學生及老師仍會以10件為目標) |
|
下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 |
|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
|
(EX,歷史系除了希望看到學生摸索自我的過程,也會希望學生對於歷史專業知能、研究方法的能力,若接受到一份報告,還是習慣的以研究的角度檢視) 素養能力作品明確標示和看出學生的素養能力
|
|
可能的困難 |
解方 |
|
--高中端:在選擇議題上保留學生的自主性,從其中可看出學生學習熱忱及興趣
|
|
希望看到具體的內容,而非抽象的形容詞,自傳部分可以著重個人經歷對於學生於該科學習上的啟示;不要超出個人能力範圍--真實性 |
|
可以忠實呈現團隊合作過程中的討論、衝突和解決,這也是團隊合作和解決問題的素養能力 |
|
兩者在呈現上沒有衝突
|
|
1)在作品的末端或開頭摘要列點式的呈現我的素養能力 2)素養能力用類似索引(標示出頁碼、文字加底色)的方式連結到作品片段內容,以證實學生確實具備該能力 |
第2桌 |
|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
|
作品類型:專題式探究成果(PPT)、綜整性學習紀錄(word 文字/圖表分析) 作品形式 1)先不提供固定的作品格式/形式,學生先針對想要探討的議題與興趣,結合所學進行探索;最後再思考如何呈現。 2)可能的做法:高中端提供檢核表,讓學生思考自己想要呈現的能力,再去想要用什麼方式呈現,提供檢核表再由學生自由運用展現特色。 *原則:在一定的框架下,保留學生發揮特色的彈性 格式排版 1)作品呈現的重點原則:
2)運用圖表、照片,進行文字敘述 3) 作品中使用的現成模板只是呈現的工具,使用過程必須回到作品本身進行思考,想要呈現的重點、個人特色為何?搭配使用 完整性 1)作品應具主題深度與學習脈絡 2)蒐集到的資料與分析結合 3)學習成果以呈現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過程為原則,並不是要呈現固定的形式 獨特性 1)學習歷程檔案可以更佳開放展現個人獨特性、熱忱、風格、素養、成長背景
過程 做法
真實性 1)高中老師用引導的方式讓學生發揮個人特色,不對作品介入過多 2)作品附上資料來源;訪綱 |
|
可能的困難 |
解方 |
|
|
第3桌 |
|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
|
過程
完整性
獨特性
素養能力
格式排版
|
|
可能的困難 |
解方 |
|
高中老師:讓學生自由選擇想呈現的能力、科目 學生:除了跟隨老師腳步外、也要著重在歷程和自發性想法 |
|
|
|
盤點式找出學生想呈現的課程重點 |
(雖提倡不要給學生模板,但實行上有難度) |
老師以漸進式提供架構來刺激學生想法,等學生有方向後就讓他們自由發揮 |
|
老師可以先行利用小組模式整合,討論出決策再去指導學生 |
|
時間排程滾動式修正,修正過程亦可呈現學習歷程 |
|
學校有給予資源協助,家長不用太擔心,可以從旁協助給建議 |
|
|
|
|
第4桌 |
|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
|
本組分享作品類型 課程活動成果、綜整性學習紀錄 素養能力與學科知識並重
完整性
獨特性
摘要 直接列出重點,摘要、能力、過程反思 格式排版 盡量條列式簡單整理,列出重點 其他 可以將照片或佐證資料整理成連結進行補充,讓教授可以點選有興趣的部分閱讀 |
|
可能的困難 |
解方 |
如何確保作品真實性? |
|
社群網站上的資料(FB貼文、IG貼文)若是跟學習歷程有相關,是否能附上? |
|
課程延伸的內容是否能作為課程學習成果的展現? |
|
作品份量如何才適當? |
學生、高中老師可以換位思考,建議大約10-15頁,摘錄重點即可,重要的內容優先呈現(做過什麼、與學科關聯、反思心得) |
高一、二還沒有定向,要如何在準備時敘述作品與未來科系的連結? |
|
如果有老師認證過的學習成果,是否還需要付上佐證資料? |
各校系情況不同,在各系的簡章都會詳細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