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新竹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0821 新竹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0821新竹場
上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老師) |
|
問題 |
解方 |
高中端
|
|
|
|
學生端
|
|
大學端
|
|
作品
|
|
第2桌(家長) |
|
問題 |
解方 |
學生端
|
1.
|
大學端
|
|
家長負擔
|
|
第3桌(學生) |
|
問題 |
解方 |
高中端 缺乏製作指引
|
|
高中端 資訊破碎不一致
|
|
統端系 缺乏回饋機制
|
|
系統端 缺乏修正機制
|
|
高中端 班級間資源不平均
|
|
大學端 作品挑選標準
|
第4桌(學生) |
|
問題 |
解方 |
系統端 上傳容量限制太少 |
|
學生端-準備時間不足
|
|
大學端-不清楚大學如何看待作品
|
|
高中端-老師提供的協助
|
|
下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 |
|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
|
作品類型:課程學習成果;專題式探究成果 素養能力 1. 發現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展現動機、發現問題、如何解決 做法:以上述三點為作品呈現主要原則 文科:運用小論文的格式/一則故事做為啟發 理科:專題探究作品已有清楚的格式 2. 資料查詢和處理的能力:文獻查詢,與資料對話/說明因果 做法:運用圖片或照片、表格整理、內容摘要(文學作品) + 文字說明(呈現歸納、統整與分析的能力) 3. 觀察能力:對於議題現象的掌握和理解 作法:清楚的描繪討論的現象,運用插圖呈現變化的過程、心智圖描繪脈絡歷史背景 4. 團隊合作能力: 做法:說明分工為何?個人在其中的角色為何?參與了什麼 5. 多元性與學科知識:跨領域(這桌做法例子:紅樓夢結合心理學,藝術作品結合生物學) 過程//真實性 做法面向:心得(說明資料蒐集、如何做、過程改變了什麼) 1.呈現前因後果 作法:可以跟日常生活或是學科知識多做連結 ex:紅樓夢可以跟曹雪芹個人際遇做連結 2.學習到什麼?:說明困難和挑戰,不一定只把成功的地方呈現出來,呈現不好的結果/失敗的經驗 3.未來的期待/展望 4.備註完整的資料來源 5.團體報告:分工為何?個人在其中的角色為何?參與了什麼? 做法:分工表;照片;運用心得說明個人的參與過程與反思 排版/美編 1. 不需花俏,內容更為重要 2. 圖表說明結果(在探究實作更為需要) 3. 易讀性為主要原則:運用標題、字體(12-14)、間距、用詞用語適當即可無需誇飾;換位思考,假設自己為審閱者,那麼大概不超過14的字體大小較為適當 |
|
可能的困難 |
解方 |
跨科準備作品:備課上有困難 |
(未討論) |
分工表:無法忠實反映分工狀況 |
上傳的作品不要全部繳交團體報告,可凸顯個人能力 |
第2桌 |
|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
|
對應素養能力
排版方式
學習的前後對比
呈現分工
獨特性
|
|
可能的困難 |
解方 |
|
|
|
|
|
|
|
|
第3桌 |
|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
|
|
|
可能的困難 |
解方 |
完整性
|
|
獨特性(團體分工)
|
|
|
|
第4桌 |
|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
|
心態相關
過程
素養能力
學科知識
真實性
獨特性
格式相關
|
|
可能的困難 |
解方 |
每位學生的積極程度不同,不一定所有學生都能夠做出很好的作品 |
|
文字敘述的限制:
|
|
分組報告時,學生會直接將團體報告直接作為自己的作品上傳 |
要求學生補上自己的學習心得,並描述學生自己負責的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