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苗栗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0821 苗栗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2021-11-08

0821苗栗場

上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老師)

 

問題

解方

1.系統上傳容量仍然不夠,難以呈現影片或其他數位格式的檔案

系統端增加容量

大學端接受更多元格式的(數位)檔案

1.後續認證延宕到老師學期外的時間

高中端將學習歷程的製作進度納入課程安排,以專案管理的形式監督進度,倘若前面都有做確實,可以節省認證的時間

 

2.學習歷程製作進度與課程進度有所衝突

高中端在課程設計就回扣素養,並在課程開始前先進行預告性的說明與引導(例如:這個主題結合什麼素養或做法發展會很不錯),讓學生有能夠更好的延伸

1.沒有提供統一明確的標準,不確定高中老師的標準是否與大學教授的觀點一致

建置完整的交流平台,促進大學端與高中端的交流(ex.優良作品、實際做法的交流、教授要求的說明...等)

1.學生不了解學習歷程

  1. 不知道如何呈現
  2. 擔心老師提供模板會導致作品失去自主性
  1. 課程前優先清楚說明學習歷程檔案的要求,且在實作後讓學生觀摩優良的學習歷程(ex.穿堂、課程中優良作品分享)
  2.  以提供架構或是檢核表取代整個格式的給予,讓學生可以依循架構做自由發揮
 

2.學生的數位技能與排版能力不足

  1. 透過增設資訊課補強學生的電腦技能,希望學校能讓老師自由借筆電或數位的資源
  2. 教學資料的補充並提供範例說明(ex.給予適當線上文書處裡資源)
 

3.如何引導鼓勵學生主動完成學習歷程檔案

生涯規劃需要提前教學,在高一就讓學生先思考自己的未來

 

第2桌(學生)

問題

解方

系統端

上傳後無法修改,導致製作當下追求完美、負擔很大

系統端
高三勾選前開放修改再重新上傳,能減輕高一二製作當下的壓力,呈現出較完善的樣貌給大學端

學生端

製作作品的時程很趕,一些老師會硬性要求上傳作品

學生端

學生可自行評估要上傳哪些,例如:與未來科系志向相關/完成度較高的作品

學生端

  1. 多元表現不確定該呈現什麼內容比較完整、豐富與吸睛
  2. 多元表現以及自主學習的呈現格式上,用PPT還是書面文件比較好?
  3. 心得省思具體要寫什麼內容?字體該小或大、字數多或少?

學生端

  1. 格式不是重點,而是過程中的學習到的能力
  2. 心得省思除了呈現過程,也能加上團隊合作的經驗以及從中習得的素養能力
  3. 也可陳述這些能力如何幫助到未來,以及和大學科系所需求的能力之關聯

學生端

覺得很難將學習收穫與未來科系連結

學生端

可運用招聯會發布的「18項特質」,重點呈現素養性能力與未來學習的關聯,這個能力的呈現適用在各個科系(不用擔心還不知道自己未來申請科系而無法做連結)

高中端

儘管「自主學習」原意是鼓勵學生自行規劃學習,但仍出現老師不支持、干涉的狀況

高中端
自主學習應尊重學生自主性;若不被一個老師認同,可以找別的老師

大學端

大學端會重視沒得獎的小論文嗎?

大學端

沒有得獎或是失敗的作品仍舊能上傳,強調從失敗中獲得的教訓和學習,反而可以成為亮點

大學端

想申請的科系多半只看自然探究成果,那其他領域的作品仍要上傳嗎? 教授會重視嗎?

大學端

重視多元能力,不一定只能上傳與想念的科系有明確學科對應的作品

 

第3桌(學生)

問題

解方

高中端

  1. 學校資源不足
  • 城鄉差距
  • 學生自主資訊增能
  1. 學校老師對課綱不甚了解
  2. 認證問題
  • 由老師擔任認證標準可能導致上傳的作品是老師要的?還是學生自己要的?學生自主性受到挑戰
  • 各個學校期限不同
  1. 教育部安排老師、教授到學校演講補足資源差距,在課程設計上也開設教師研習協助
  2. 老師先了解課綱,再回到同學面:教育部可以更普遍開課綱研習,監督老師參加;學生面則舉辦比較簡短的說明活動或以懶人包的模式宣傳。
  • 加入評語制度,讓認證不再是上傳的限制,學生自主性也能因而展現
  • 全國統一時間,各校不應自行訂定上傳時間

系統端

  1. 多元學習只能放證書,其他產出難以上傳
  1. 將作品做成統整式的報告,在最前或最後放上證書。在內容百字簡述部分,可以先簡述你的報告架構,教授再針對他有興趣的內容點擊觀看

其他

  1. 繁星公平性問題
  • 不同類組若為統一的排名有不公平的問題
  1. 各組分開排名,才能展現不同類組的差異
  1. 課程設計高一升高二不連貫(社會組升高二沒自然課)
  2. 探究實作會分類組有不同科目進行,導致跨科學生難以有所產出
  3. 課程安排上不平均(文理類組不一、上下學期不一
  1. 教育部應先說明這做法的原由再進一步徵求、搜集學生意見,做修改。

(海報製作漏掉,報告人有提,故補上。)

 

下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本桌作品呈現類型課程活動成果小論文實作作品綜整性學習紀錄學習單簡報影片繪本


(一)理想的大方向掌握

過程呈現原則:要看得出學習軌跡!

具體作法:透過「後製」(說明 美化)連結各種不同類型作品

(例如:1. 影片製作後、繪本編制後...等,包裹成簡報做成果分享

               2.原始的作品再加入文字、圖片、照片...等豐富完整呈現反思心得總結)  

             

(二)不同類型作品呈現不同素養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 - 1. 小論文透過文獻與資料蒐集,學會分析解讀資料的能力展現

                         2. 多元形式作品(如:影片繪本)製作編輯過程的方法探索

溝通表達能力 - 1.小論文說明訪談過程、小組合作過程的溝通說明

                         2.影片語言能力

                         3.課程最終成果發表的呈現紀錄

解決問題能力 -  不一定要真的解決完所有的問題,而是忠實呈現解決問題的過程

                         1.各種類型都可以透過反思心得說明過程遇到的困難以及如何解決

                         2.小論文可以透過額外的標註說明自己想修正的問題與反思,並提出想要怎麼調整

團體合作能力 - 納入分工表、同學老師反饋,也可以說明與組員之間合作的互補

批判思考 - 提出製作歷程遇到的問題(例如:小論文呈現不同立場動機的分析思辨)

邏輯推理 - 小論文可以透過架構(格式排版條列式與目次編排)展現邏輯

創意力 - 1.透過主題發想、動機來做說明

              2.多元的呈現方式(例如:簡報繪本影片

同理心 - 在歷程中說明自己對於主題的同理心(例如:小論文症狀的研究動機是出於同理心、對症狀的理解後帶來的省思引發同理心)

               

獨特性完整性真實性

1.團體報告與研究應透過反思心得具體說明自己扮演的角色與學習到的內容、過程遇到的困難、思考的轉變等,藉此呈現自己的獨特性(連結素養能力)

2.格式排版利用圖文輔助說明,呈現學習的軌跡與真實性

3.小論文可納入對生活的體察或未來可應用在生活的地方

可能的困難

解方

1.動機要如何呈現能夠更加明確?

1.納入生活的觀察(也可以看出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創意)

2.可以將蒐集的資料(如:讀到的新聞、照片)加入輔助說明

2.如果作品製作後才發現到自己的問題但已經來不及解決,應該怎麼呈現?

1.心態上: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也是很大的學習!

2.用反思心得與其他的作業(如:延伸出的作品與執行內容)來補足

3.反思心得該如何呈現?

未必僅限於結果,可以將過程遇到的困難以及如何解決

記錄下來(如:在作品中備註或以特殊顏色標記)

 

第2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本桌呈現的作品類型

實驗紀錄(化學*2)

實作作品(美術)

專題式探究成果(健康教育)(國文)


(共通與不同的做法)


完整性

  • 頁數很多作品,可以在最前面有目錄提供整份作品架構;整體架構可以有起承轉合
  • 沒有固定的模式,但起承轉合是大眾最容易接受的方法
    -->(以實驗紀錄為例)1.動機 2.如何設計實驗 3.實驗過程 4.系統性分析實驗成果 5.總結

→(以國文科為例)1.封面、2.目錄、3.內容、4.反思、5.遇到的困難及學習、6.封底

  • 實驗紀錄 過程呈現重視心得和遇到困難的解方;也重視成果呈現,除了實驗過程心得,也要呈現實驗結果、動機(實驗動機背後的科學素養)
  • 前段可加上知識結構圖,以及三面九項素養作為標的
  • 建議說明學習情境與展現個人學習特色-->
    框架範例: 1.主題 2.作者 3.主題說明 4.心得與省思 5.步驟 6.結果 7.對未來學習的影響 8.歷程紀錄
  • 學習思考的[鑽石思維]:

           學習心得   
學習重點X學習過程         延伸應用

             反思回饋    

獨特性

  • 學生如果有自主延伸學習的部分可以說明,展現學習熱忱
  • 美術課呈現實作作品呈現學生學科知識以外的多元能力
  • 尊重學生自我的興趣
  • 教師可在課程設計上本身就跨領域,讓學生做出的成果比較容易具有多元能力表現
  • 可多花心思在排版美編以展現獨特性,避免隨意從網路下載模板
  • 可將作品內容與自己生活經驗做連結

過程

  • 學習過程的呈現,可以透過省思說明中間遇到的困難、如何解決
  • 高一的作品可加入國三~高一的成長,審查教授便不會用高三標準來苛求
  • 不見得要按照固定架構模板,可以做中學,一面呈現調整的過程
  • 實驗紀錄 過程照片不用太多,否則反而喧賓奪主;圖表呈現應更清晰,從筆記本拍照較不適合

素養能力

  • 素養能力的呈現參考三面九項
  • 口頭報告可以呈現學習到的口語表達技巧
  • 可以在心得省思中描述,但應具體舉例說明,例如:透過省思說明統整能力,應具體說明舉例(如整理了圖表)

格式排版 

    • 可以強調重點標示,在最前面就清楚說明此份作品想要呈現的重點能力或特質
  • 引註資料清楚標示,但注意排版上可以放在最後面
  • 可以選常見的字體、字型不要太大
  • 摘要內容的呈現可以多用分項條列的方式,幫助教授快速掌握重點
  • PPT呈現的作品加上比較詳細的書面文字說明的呈現方式很好

(三年後整體的呈現)

  • 最後可以在學習歷程自述說明勾選作品帶來的影響,進一步做了哪些學習

可能的困難

解方

  1. 學生個別能力有差異,老師不確定要介入多少?
  1. 老師可提供建議的步驟框架,不用過分干涉學生作品
  1. 只是完成老師要求的作業要怎麼寫好動機?
  1. 就算是課堂指定作業,也可善加利用延伸運用、平行比較等技巧找到學習動機,並增加獨特性

 

第3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本桌呈現形式:課程活動成果、綜整性學習紀錄、實作作品

完整性

    • 深入談到地方特色
  • 切記要有題目、動機
  • 強力呈現熱情、研究議題重要性
  • 加深內容(跨領域結合、比較同主題各類型的作品優缺⋯⋯)
  • 高中給予作品架構、範本
  • 參考大專生科技部研究計畫格式,可先寫「研究計畫書」為作品呈現的第一步
  • 包含:主題、主題簡述、心得省思、實作步驟、對未來的影響、學習紀錄、資料引用、作品優缺比較分析、得到何種素養能力

學科知識

  • 要與課程的學科知識相關(文學展覽>>運用國文知識分析)
  • 運用實際行動展現學習成果

素養能力

  • 自主學習
  • 解決問題的能力
  • 批判思考
  • 資料搜集

格式排版

  • 設定主題、目錄
  • 全文字內容適當搭配圖片
  • 圖表化呈現
  • 簡報的圖與文字內容需有所搭配關聯
  • 資料出處、引用做好

反思心得

  • 課程產出不是重點,而是個人學習省思
  • 文字使用妥當,需潤飾
  • 置於作品前頁

獨特性:

  • 自己與其他人的作品比較
  • 創新作品
  • 學習省思(學到的能力、心路歷程、運用技巧⋯⋯

作品類型

ppt、word、pdf選擇?

  •  以作品內容做呈現上的選擇(實作作品>>影音、小論文>>pdf⋯⋯)
  • ppt可搭配錄音檔講解補充(以實作作品為主)或搭配ppt以影音呈現
  • 可以用文字呈現的作品就盡量文字為主
  • 可嘗試自己做網頁呈現個人重點(放長線釣大魚)

可能的困難

解方

高中呈現方式(影音、ppt、直橫式⋯⋯)上如何讓大學端一眼看出重點?

  • QR code可以作為深入補充嗎(現在大家都要審查端點進去看)
  • 教育部提供的容量仍然不夠
  • 個人網頁

ppt排版相對簡單,主要呈現可以以此為準

心得反思置前

少量文字配圖表,內容深入將是難題

也許可以架設個人網頁,利用外部資源介紹作品及個人特質

獨特性似乎只能透過多元表現表現(自主學習)

  • 學生負擔
  • 老師難以輔助 
  • 課程時間被偷走了
  • 選不到自己想要的自主課程

主要還是希望大學端可以認知到高中端的時間、學生能力限制甚至是大學教授直接進高中嘗試指導

高中內容很難做的深入(高中生時間能力限制、還有基礎知識(考科)要上)

 

老師需有修正、審核或直接上傳?(若無修改可能會過於粗糙?)

 

跨領域的作品呈現、認證問題(教育部課程綱要限縮權限)

 

城鄉資源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