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高雄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0819 高雄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2021-11-08

0819高雄場

上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老師)

問題

解方

學生端-學生自主性

製作過程

  • 希望讓學生有足夠的自主性所以沒有過多規範,但是

學生反而希望老師規定好全部的步驟。

  • 如果設計的作業沒有跟分數掛勾,學生的參與度不高;學生抱持的態度是有做就好,不願意精進
  • 學生不會即時整理、紀錄自己參與的活動,自主性不足上傳
  • 如果學生不主動做,到了高三沒有作業可以上傳,導致家長怪罪老師

學生端-學生自主性

  • 製作過程:因為政策本身就不希望給學生過多侷限,老師也只能夠盡力用各種引導來協助,呼籲但是不強制。

  • 上傳:每個學期都設計通知單或是學生上傳進度整理,並且讓家長閱讀後簽名,方便學生跟家長追蹤進度;老師平日也要多加提醒

學生端-學生能力不足

  • 學生產出的學習歷程檔案程度有落差
  • 學生呈現方法無法展現素養能力(設計有開放性問答的學習單,但是學生無法回答足夠完整)
  • 製作能力不足(美編能力、內容產出能力)

學生端-學生能力不足

  • 告訴學生哪裡有參考的資源,請學生自行尋找參考的依據,避免單一模板侷限住學生。

高中端-科目限制

  • (珮嘉)有些科目(例數學課)本身很難做學習成果的產出,且上課進度本身就很緊湊,學生沒有時間多做額外的報告。
  • (淑鈴)進度緊湊的科目,只能安排個人作業,難以設計團隊活動。
 

學生端-學習歷程檔案呈現

  • 學習歷程檔案要如何呈現才能表現出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學生端-學習歷程檔案呈現

  • 如果是團隊作業,學生上傳的學習歷程檔案可以探討怎麼進行團隊的協調或是分工,展現團隊合作的能力。可以運用小組的互評表追蹤分工情況
  • 運用學習心得反思呈現團隊合作的收穫

大學端-審查標準

  • 不清楚大學端想要的學習歷程檔案長什麼(呈現方式、內容多寡、精簡還是豐富)
  • 不清楚大學端具體的審查方式跟標準

大學端-審查標準

  • 以詳細的內容呈現來認真的特質為主
  • 給予高中更明確的評量標準
  • 大學科系給予範例、建議呈現方式(格式、頁數)

 

第2桌(老師)

問題

解方

高中端學生端 【認證問題】老師介入學習歷程檔案的程度應該如何,退件請學生修正的方式如何?

(認證制度實際上操作困難,需要透過非正式的管道徵詢學生要不要反覆修改。雖然不會以作品的內容作為認證標準,但是還是會提供學生建議,如果任課老師負責很多班就會需要很多心力&時間)






學生端高中端 【認證問題】

  • 老師一再退件,學習歷程檔案無法表現真實的學習狀況
  • 認證原則是科目是自己教的、真的是學生做的,退件前問學生要不要改,如果他要改就自行取回。
  • 預審制度:學生提前提出要做什麼、怎麼做,和老師討論,避免上傳道系統後再退件,提前的引導和討論。(也可以透過google classroom預先上傳)

高中端學生端 【學生自主性低落/製作學習歷程檔案負擔繁重】老師不能透過成績強制上傳,但學生自主性低落;高中跨領域合作少導致全科都融合學習歷程,學生負擔大

高中端學生端 【學生自主性低落/製作學習歷程檔案負擔繁重】

  • 招聯會公告大學參採學習歷程的標準參考,請學生去抉擇自己要做哪些、該做哪些。

> 學生定向問題/改變興趣,分數牽著走

> 引導學生呈現一般性的素養能力(ex:英文、國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 讓學生探索興趣,不過度介入。

> 各科整合,可以於學期初共備課程

系統端 【帳號密碼】

每學期的學習歷程檔案系統都要不斷改密碼,學生可能忘記帳密、老師覺得麻煩。

系統端 【帳號密碼】

(其中一項系統)不改照樣可以用,學生忘記就找註冊組或是客服系統,每學期都會開會反映系統問題

(另外一套系統)一定要改帳號密碼才能使用,學校行政端也無法解決忘記帳號密碼的問題

> 直接反映給系統端

高中端時程問題】

學期後兩周上傳時程遇到補考補修、甚至老師工作量也大增,但暑假上傳是對的,時間上傳會更好。

> 延後到假期變成沒有假期,退休的老師或離職的代課老師難以認證/雖然有認證費行政程序繁複

高中端時程問題】


解方:

至少不要延後過該學年(7/31)

強調重質不重量,不要花時間做太多份,就專注做幾份就好。

 

第3桌(家長)

問題

解方

(一)大學端 評選標準:不清楚大學教授的評選標準、學校跟外面補習班的說法差異

>不只在學習歷程檔案、面試時的發表也是如此(ex覺得面試講得好、也有老師協助試面,但出來成績卻不好)

(一)

  1. 校內外增開學習歷程檔案相關準備課程

(二)學生端大學端 作品的真實性

  1. 擔心作品的真實性會受到質疑

(ex覺得小論文寫得好,但說不定教授會認為不是學生自己寫的)

  1. 認為大學教授比較喜歡課程學習的成果,會覺得課程學習成果較有真實習性

(二)

  1. 在面試的時候可以檢驗作品真實性
  2. 著重於呈現出學生的獨特性、體會反思到的內容

(三)高中端 學校、老師之間的差異

  1. 各科老師對於學習歷程檔案的積極程度有落差

(ex文組老師較積極會準備學習單、理科老師就較少)

  1. 課程認證的學習歷程檔案缺乏協助>希望可以給予老師更多相關指引

(ex學校老師專注上課,對於學習歷程檔案的引導較少)

  1. 不同學校之間的差異:對於學習歷程檔案的引導跟要求有差異

(三)

  1. 學校可以多準備學習歷程檔案/個人反思/面試相關的說明課程或講座、教師研習、共備課程
  2. 家長端的引導與協助來補充學校老師的不足
  3. 老師可以在課程中多做發想,讓孩子可以從課程中延伸出不同的方向
  4. 學校可能可以減少一點課程,降低學生負擔,讓學生在課外有更多個人探索的時間


(四)學生端 擔心學習歷程檔案無法跟申請科系契合

(ex還不知道未來想讀的科系)

(四)

  1. 學習歷程檔案跟未來科系不符,但可呈現出轉向的歷程、故事,並多提供個人反思

(五)系統端 自學生

  1. 跟在校學生的資訊落差:小孩是自學,所以一開始比較不了解學習歷程檔案,沒有意識到學習歷程檔案的重要性
  2. 對自學生來說,不同種類的學習歷程檔案可能會相當類似

(五)

  1. 希望教育部/學校提供的資訊可以更加清楚、標示出應該注意的地方,讓家長可以更好掌握資訊

 

第4桌(學生)

問題

解方

學校沒有系統性的給予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相關資料

  • 不了解素養能力內涵
  • 不了解學習歷程重點要如何呈現
  1. 除了老師講解外,可加入學生端經驗分享,學長姐帶學弟妹
  2. 可請參加過研習的老師深入淺出地講解,盡量白話一點
  3. 增加演講次數、減少人數多給予提問機會,講解面向也能再拓寬一些
  4. 定期發通知提醒學檔製作時程

學校老師在課程學習成果的認證標準不一,有些學生互相抄襲的作品也會給予認證

  1. 多讓老師接受研習,以達成認證標準的平均化,避免亂做/抄襲作品也受到認證的現象
  2. 學校可統一規範審查標準

老師交付課程學習成果的時間過於接近期末考,壓縮學生準備時間

  1. 學生應多與老師溝通以達成共識
    (例如:作業的繳交時間、規模的要求)

老師給予課程學習成果的作品較單一,目前都是以「學習單」或是針對老師教學內容的相關「報告」

  1. 老師可設計比較有趣、靈活的課程(例如:實驗)
  2. 希望教育部能提供老師較優良的範例以避免作品形式單一
  3. 高中端能針對大學實際會用到的報告格式進行教學
    (例如:實驗記錄)
  4. 對於課程內容單一,學生可以主動向老師索取補充資源

自我探索時間不足,無法確定自己未來大學志向

  1. 關於自我探索,可多參加營隊實際體驗
  2. 可利用國三升高一的空閒多看科系介紹(例如:IOH平台)
  3. 學校安排的參訪能拓展到更多科系
  4. 學校可安排分組實際探訪不同職業的人員

未符合未來科系相關的高中科目,是否需要花時間準備

  1. 對於較無興趣的學科作業,能在過程中學到學識之外的一般素養  (例如:團隊溝通與合作)
  2. 若有在不感興趣的學科中學到素養能力,還是可以上傳到多元表現中 (例如:自然探究之於社會組學生)
  3. 不一定要在作品中呈現自己的能力有多過人或最好的成果,而可強調過程中的探索與學習

 

下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過程

  • 多呈現學生自主性:
    • 除了老師引導的步驟以外,多提出自己的思考、問題、行動:例如放入學生自己的提案、自學教材的選擇原因、資料如何判讀、資訊如何蒐集。
  • 呈現成長型的特質:
    • 在學習過程收穫到什麼,從無到「有」的「有」的具體內容是什麼(例如:簡報不能只呈現知識資訊,需要補足研究動機、過程、心得反思 )
    • 建議呈現完成作品前後自己的轉變、反思除了的心情敘寫外應增加省思「問題」部分、呈失敗的結果

完整性

  • 作品呈現上需要結構完整,包含前言、動機、過程等,幫助教授理解
  • 可以呈現的兩種模式
    • 說故事:跟生命經驗結合、重視結構性
    • 解決問題導向:呈現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自學的經驗與改變(可強調失敗經驗)

獨特性

  • 作品主題的選擇在地議題較吸睛
  • 個人特質:呈現思考邏輯、脈絡化(分點分向標題,內容要對應)
  • 文科:建議多呈現人文關懷反思,嘗試思考跟主流意見不同的觀點

素養能力

  • 問題意識的提出
  • 延伸方向探究:
    • 建議可以連結後續的議題探索或展望,或是對研究方法選取的反省
    • 對於有明確志向者:可以補上課程研究引起的科系興趣,進一步延伸對於科系的關注與行動。希望看到知識能與生活情境連結並發揮創意
    • 若是沒有明確志向,可著重描寫能力面向的獲得,呈現自己的可塑性

學科知識

  • 證據與資料的呈現需要更堅實(善用量化資料、圖表呈現)
  • 課外學習內容可多與學科知識連結。

格式排版

  • 藝能課程可以適度用影音檔輔助呈現 ,透過影片進行反思,但是要呈現重點
  • 格式:心智圖、筆記呈現學習軌跡
  • 表格排版:呈現清楚表達重點、紅字標示重點、分點分項呈現

可能的困難

建議做法

影片檔是否適合放在檔案中?

  • 建議是短片,特別是有反思、有深度的影片

在學校資源落差狀況下,如何協助學生產出學習歷程檔案以達到公平性,弭平城鄉差距? 

  • 多提供線上、免費的營隊資源給學生,多拓展課外的學習

小組作品如何呈現獨特性?

  • 學生要著重說明自己的分工、貢獻與團隊溝通的反思,可以用格式編排跟反思展現獨特性
  • 善用作品100字簡述

繳交的學習成果是否可以沒有對應到申請科系

  • 不一定要完全相符,但是希望是盡量有關連

 

第2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1. 格式排版  
    1. 若以報紙呈現應符合報紙格式規範,以容易閱讀為目標。
    2. 不建議用PPT,以word呈現作品即可
    3. 在掃描檔案時,可以獨立呈現無刪修、調整的原始資料(例如:學習單),並與自己的反思對比
    4. 反思心得建議應該放在最後

  1. 可以透過反思心得呈現過程
    1. 內容要點:
      1. 如何搜集資料、碰到問題或困難如何解決
      2. 做完報告有哪些不足、需要加強的部分
      3. 過程/素養能力 :建議整理編排(素養能力)報告形成的脈絡過程

  1. 獨特性真實性
    1. 團體報告應呈現分工,另反思心得應以個人為單位撰寫

  1. 素養能力
    1. 建議課程/作品設計應展現很廣泛的能力(面對現在未來生活所需能力)以支應不同的升學需要

  1. 學科知識
    1. 應呈現特定學科才能呈現的能力,例如:英文課文章中選幾個單字進行延伸學習或是朗讀、對文法句構進行探討,更能確認作品的真實性以及學生的確有學習到新的單字/能力
  2. 其他:
    1. 專題式探究成果應敘明為何選擇特定研究對象以及以特定形式呈現作品
    2. 作品不應僅呈現網路上即可搜尋到的內容

可能的困難

解方

學科知識 在基礎課程中,學生可能光是讀懂文學作品就有困難,也不是部定必修的目標,未必能再去深入理解句構與修辭。

  1. 可能透過多元選修設計更進階課程,由學生各自選課,再準備更深入的教學內容,展現特定的知識和能力。

反思心得 若已經在作品中就呈現素養能力,有需要在最後再寫一次嗎?

  1. 糾錯和反思不同,除了寫出自己的不足之處,應該要說明自己的解決方式、改進的過程。
  2. 原始討論是關於在小組報告中,應該提供個人的反思心得。
  1. 除了指出「有問題」,更可以講出「以後可以怎麼做」,或是呈現「問題解決能力」。特別是小組報告中的個人部分,看見個人的反思,才能夠看見專屬於個人的素養能力。

小論文的寫作已經能夠呈現學習過程,小論文的格式需要額外提供心得、反思和學習目標嗎?

  1. 毋須額外補充,在一般研究的習慣中,研究方法、結語的章節就會寫到研究限制。就按照小論文的格式寫作即可。

素養能力具體來說該如何呈現?

  1. 最核心的形式是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
  2. 資料彙整能力/提綱挈要。
  3. 解決日常生活面對的大小事能力,可以透過社團、幹部等經驗來表現,甚至做家事的經驗若可能完整呈現的話,可以放在多元學習表現中。

格式排版 課程報告的形式即是簡報檔,使用word檔需要轉檔的資訊能力,對學生造成困難,為何建議使用word來安排就好?

不建議PPT檔原因

  1. 容量大
  2. 大學審核需要從文件中需要看出組織、統整和文字表達能力。而簡報難以支應這樣的能力,簡報的原始目的是協助口頭表達。
  3. 按照學期時程安排,學期中可以整理簡報檔,學期末由老師建議以文件形式來呈現。

各學系、教授的主觀評斷會不會使升學的審核有太高的不確定性呢?看運氣或不公平?

  1. 如果在學習歷程準備中,著重在作品準備過程、心得反思、個人獨特性和資料的彙整能力等,這些是非常廣泛而多元的能力,不一定對應到單獨科系,因此不用擔心不確定性。
  2. 教授審查經驗:由該系所的三位教授審查、整合,若成績出現過大的落差,會開會討論審查情形。
  3. 審查時著重真實性,可以附上佐證資料。

 

第3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摘要

開頭應摘要研究問題、方法、結果,可以讓大學審查更快抓到作品重點


格式排版

一眼就看到重點!

作品統一格式、注意字體大小清楚與否

視覺化圖表(流程圖、心智圖等)呈現

資料來源可以多說明為何選用該資料

圖文並茂能更清楚呈現作品

內容分出小標、標註重點或條列式呈現


影片呈現

小短片簡潔呈現較佳

有助於展現真實性、完整過程

影片連結(應對檔案大小上限)


素養能力

作品中呈現資料搜尋、整理能力尤佳


真實性、完整性

心得反思、失敗歷程詳細呈現可展現真實性

分組分工應更注意標示

作品的發想過程與反思呈現的完整性>作品內容專業精確的完整性

加入綜合討論:他人評論回饋+作者自身的回應

短片呈現歷程也能增添真實性


獨特性

生活化主題展現個人特色及能力

課程筆記應加入個人反思(但筆記以佐證為主)

學習歷程自述可以呈現出三年的成長過程

可能的困難

解方

(一)作品呈現簡潔跟完整性的兩難

  1. 不同學科的內容分配、比例不同,可以拿捏如何呈現會較清楚
  2. 若報告提供給其他科老師/家長也能夠閱讀,那作品就具有可理解度(但家長可能會介入學生的作品)

(二)在製作作品的當下不一定知道未來想申請的科系,因此學生會不清楚應該著重呈現的面向(尤其是在素養能力)

  1. 「學習歷程自述」:報告之外加入個人的故事、探索的過程,三年歷程的累積

(三)影片呈現

  1. 相較於書面困難(ex分工上需要更多協調)
  2. 上傳容量不夠
  1. 使用影片連結,1分鐘左右的影片摘要、重點敘述為佳

>但有的教授可能會以影印出來的書面來審查作品,就不會看到影片的內容

(四)老師協助

  1. 小論文的撰寫過程中,專業上的協助較缺乏
  2. 需要老師協助才能讓作品較完整(ex希望可以提供範本)
  3. 若題目太細緻,老師不一定能夠提供學生需要的協助
  1. 網路搜尋來自行解決問題
  2. 大致上來說,可以尋找該科老師的協助(ex不只是問小論文課的老師)
  3. 比起提供範本會提供模板、摘要,讓學生能夠建構出個人的獨特性

(五)課業跟學習歷程檔案的兩難

  1. 分配時間在自己有興趣的科目作品

 

第4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本桌作品呈現類型課程活動成果專題式探究成果綜整性學習紀錄


  1. 綜整式學習紀錄不一定得按照課程順序呈現,學生可以重新組織內化
  2. 課程活動成果(團體報告) 簡化小組合作心得(團隊溝通、合作等),將重點放在研究探討的主題上
  3. 學習單 手寫紀錄經過電子化整理後再以表格等方式呈現;教師可以製作引導式的學習單,讓學生自行思考與統整
  4. 專題式探究成果(化學科) 疫情時在家利用不同方法檢測,能凸顯對課程的獨特性與用心程度

(通用)

獨特性

  • 團體報告中可凸顯自己的貢獻與個人能力、特質,強調個人的學習與成長
  • 應避免將老師的課程設計(例如:PPT)直接放到作品中

完整性

  • 清楚標示資訊來源以及研究目的
  • 可把探究蒐集到的資料和學科習得知識結合,運用過去的知識解決問題(什麼問題?如何解決?經歷過程後有沒有真的解決?)
  • 過程可以清楚的表示出來:目的、方法、流程、結果
  • 自我檢視達成度,敘述採用方法的優缺點

真實性

  • 須註明資料來源,將參考資料來源備註在報告末段
  • 可以以手寫紀錄輔佐,成為學生的佐證資料

摘要

  • 可多花心思書寫摘要,好的、精簡的摘要是引起教授興趣的重點
  • 學生思考如何呈現重點(架構、流程),再著手準備
  • 可將作品多餘的部分精簡、利用分點條列的方式系統性地整理
  • 資訊量過大的作品需要統整、組織化

格式排版

  • 可把重點放在希望審查教授看到的訊息,避免資訊量太過龐雜 
  • 下標題的準確性,取名要切中要點
  • 錯別字、排版邏輯性要注意
  • 善加利用圖表整理比較、數據

可能的困難

解方

團體報告中若無擔任特別職位,該如何呈現獨特性?

學生必須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凸顯自己的成果,依照定位書寫自己要強調的部分(例如:團隊合作要著重呈現與他人合作的部分

在尚未進入口試的初審階段,大學端如何光憑書面文字確定作品真實性?

  1. 手寫紀錄是一種證明真實性的方式
  2. 大學端有軟體檢視抄襲(程度、內容)
  3. 學生作品會被多位審查委員閱讀、共同討論,不會由單人認定抄襲,程序很審慎

在還沒確立志向時如何準備學習檔案? 

還沒確定志向可以先以學習過程的準備為主,在高三可以與學習成果、獲得能力整合,在學習歷程中展現

不確定大學端審查時看重的點為何?

  1. 學生對申請科系的興趣
  2. 學生個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