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7 屏東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0807 屏東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2021-11-08

0807屏東場

上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老師)

問題

解方

高中端

  • 教師干涉程度不確定教師的引導(介入)應該要到什麼程度(格式、內容、教師投入程度)
  • 獨特性 每個學生做出來的作品會太雷同
  • 競賽/選手培訓的紀錄可以做成學習歷程檔案嗎?如何呈現?

教師干涉程度

  • 用線上表單讓學生自己決定老師的介入程度
  • 根據不同年級/程度的學生予以不同程度的指導
  • 尊重學生多元發展、自主性(呼應負荷過重)

獨特性 可以讓學生多加入心得、省思

競賽/選手培訓 競賽、培訓的歷程可以放在多元表現的部分

學生端


loading太重學生做立成檔案的loading太重(特別是高一學生)

意願低學生繳交學習歷程檔案的意願不高

先備知識學生不知道要呈現什麼內容,先備知識不足

loading太重

  • 讓學生分組做作業
  • 作業跟歷程檔案分開,好的再上傳

意願低

  • 透過題目劃分讓有意願的學生做,增加執行意願
  • 考量學生志向明確程度于以指導
  • 對表現好的學生多加予以註記
  • 學生應該自己負責,如果不願意做學習歷程檔案的話可以考量其他校系
  • 導師列學生繳交多少作品(督促)

先備知識

  • 列出基本要求、提供優秀範本、缺失範本,和學生一起討論、讓學生參考
  • 邀請有優秀作品得學長姐分享製作過程、心得
  • 課諮師給予學生幫助

系統端

跨學期課程是否有辦法做學年形式的認證?

繳交時間 認為太晚影響到新學期


跨學期課程把上學期的部分延續到下學期呈現、認證

繳交時間 應該要在開學前截止,但要考量到數位落差

大學端

認證意見問題

教授能不能看到老師的意見?

老師的意見會不會影響教授的評價?


認證意見問題

老師希望讓教授不看見,不影響教授評價。學習歷程是學生的成果,把老師的意見當成是與學生的溝通

 

第2桌(家長)

問題

解方

其他(家長知能增進)

  • 對課綱不了解
  • 各科系不了解




資料整合:

希望可以有完整的一份文件、ppt可以清楚的說明新課綱、歷程檔案、課校系需要準備的東西  

平台系統:

大學網、college go 等網站資訊可以多應用

更完整的平台結合學生性向測驗提供建議,變成一個分析系統

系統結合職涯發展做參考 (104做了初步不錯的統整)

可以有個更加強清楚寫出課系課程、未來發展的平台

多加舉辦校友科系、職涯分享活動(目前次數不足)

大學可以主動舉辦科系、職涯分享

特殊校系能多舉辦說明(警大)

系統端 

  • 能不能有補交、修正措施

因為是課綱第一屆應該要開放補交、修改作品

高一的作品可能不夠成熟、科系探索有變化,希望可以補交來修正

大學端 

  • 不知道大學想要什麼樣的學習歷程檔案
  • 大學端會多看中歷程檔案?

會不會回到看成績因為大家都可以做豐富的檔案

  • 多元學習主題是否需要和科系有直接連結

各系所提供的資訊太粗略,可以講述更明確目標(包含參採證照、特殊表現等)

明確的說出目標學生 、繳交的作品(餐飲科系:證照/建築系:作品集)

希望家長能和大學端直接溝通

大學更清楚的說明校內成績、學習成果、多元表現、學測成績的評分佔比

學生端 

  • 怎麼幫助學生定向
  • 深度的作品高中如何指導
  • 學生負擔變大

性向測驗可以各學年都探索,變成一個像成績一樣可以每年追蹤、參考的資料

同時性向測驗的次數也能增加,不只高一有做



第3桌(高中學生)

問題

解方

高中端 課程/老師

  • 除了探究實作課,部定必修的學科(國、英、數)比較沒有作品可以呈現
  • 老師不清楚怎麼做比較好,要求不同,有的比較重視反思,有的重視過程
  • 老師不清楚怎麼從做學習單延伸

高中端 課程/老師

  • 希望老師可以安排課程,可以讓學生製作完整的學習歷程。
  • 可以教導學生從課堂上延伸,不侷限在學習單,可以有更多、豐富的呈現
  • 舉例:國文科,壯遊課文,結合畢旅活動,做旅行規劃

呈現

1如何在作品的呈現上可以更清楚易讀(要鉅細靡遺還是簡單明瞭?)


2不知道作品如何連結到特定科系做呈現(如法律系)


3影片容量太小


4百字心得要寫什麼?(寫成果還是過程)

呈現

1

  • 簡單到完整;盡可能完整呈現,要有過程、心得反思
  • 根據自己的想法、想要呈現的目標、科目做調整
  • 針對想要呈現的內容,有適合的格式類型:簡報檔可以將細節濃縮、綜整;書面檔可以比較完整呈現

2

  • 強調一般性素養能力的重要
  • 重點不一定要跟特定科系連結,要呈現學習熱忱
  • 呈現心得反思、遇到的困難,如何解決
  • 多參加活動、累積經驗
  • 舉例:公民探究課中,從某一個法律相關的社會議題出發;在作品中寫出學到的能力,ex邏輯思考;學習單附上老師準備的課程學習成果概要(作品概述、反思)

3

  • 在系統直接上傳影片:影片要壓縮,內容要做取捨
  • 外部方式:影片做成QRcode、連結,但不確定會不會被掃描來看

4 簡述作品內容、得到的經驗,與他人的交流


好的做法舉例

  • 將探究實作課,一學年的實驗紀錄、照片、心得綜整,較完整的呈現
  • 參考其他學校公開的範例(或格式),把學習單、上課過程、心得反思綜整
  • 專題課中,結合小論文成果,做成作品說明書、簡報做呈現

上傳

  • 有學校規定學生學期中,兩個禮拜內強制要上傳,不符合現實;學生同時準備考試負擔重,影響課業成就表現,檔案製作也不完整 

上傳

  • 希望可以到寒、暑假再製作、上傳,在期限內,讓學生可以自由安排,有更完整時間製作



第4桌(高中學生)

問題

解方

制度端-學檔資訊傳遞相關

  • 就算學校有辦說明會,但是每個講者說的東西都不一樣,且每個老師期望呈現出學習歷程檔案都不一樣,讓學生無所適從。
  • 學生接收到的資訊量太少不知道怎麼因應,老師對108課綱的掌握度其實也不夠。(尤其是資源較少的城鎮)
  • 教育部111學年度的網站提供的科系指引資訊不足,希望更具體。

制度端-學檔資訊傳遞相關

  • 希望比起給老師的研習活動,可以辦更多讓學生可以直接參與的活動,讓學生可以直接接受教育部提供關於學檔的資訊。
  • 教育部的網站,關於大學科系參採能力的指引建議提供具體的例子比較可以幫助理解。

學生端-製作作品的資源不足

  • 有些課老師不會出課程學習成果作業導致沒有作品可以產出(部定必修、多元選修都有這樣的狀況)。

學生端-製作作品的資源不足

  • 老師可以開放選擇讓學生要不要做,並且提供作業的大方向、提供相關指引,讓學生選擇是否要完成以及具體怎麼完成。

學生端-製作學檔的能力不足

  • 學校提供的基本能力課程不夠(EX排版課)
  • 在撰寫各科學習成果時,老師不會給作品指引或模板,導致做的時候沒有方向,不知道要如何呈現。
  • 部分老師有提供模板,但過度使用模模板反而無法突出個人的作品特色。

學生端-能力不足

  • 製作學習歷程檔案需要的基本能力可以變成部定必修課,或是讓第三方開設關於如何課程製作學檔的微課程。
  • 可以分科目,提供不同的作品範本讓學生有參考的方向;同時也可以把老師看到的製作問題,也放入範例當中。
  • 範例可多舉幾個例子避免單一模板侷限住學生。
  • 老師可以跟學生強調不一定要完全按照範例。

學生端-準備時間不足夠

  • 期限會定在學期末,而且老師通常會綁定學期成績,造成有不得不完成的壓力。
  • 沒有時間完成課程學習成果,需要同時兼顧課業(尤其是課程學習成果)。

學生端-準備時間不足夠

  • 老師提早公布整個學期作業,並且每個禮拜提供進度追蹤,讓學生比較方便安排時間。
  • 希望老師不要把課程學習成果納入學期成績中,如果真的要,希望可以透過加分的方式

制度面-上傳時間相關

  • 2個禮拜時間不夠。
  • 老師會自動提前時間(為了預留老師自己的準備時間;擔心學生會拖延),反而造成學生混亂。

制度面-上傳時間相關

  • (若需提前上傳,讓老師有作業時間)全校可以規定統一的上傳期限,不要輕易變動。
  • 最終上傳時間統一延後到開學之前(寒假就延後1個月;暑假就延後2個月。因為暑假還須製作多元表現,因此希望延長更多時間)。

高中老師端-聯繫不上老師

  • 放假後就聯繫不到老師,無法請老師認證,進而無法上傳課程學習成果。

高中老師端-聯繫不上老師

  • 老師提供統一的聯絡管道給學生,可以是學校的公共帳號。
  • 可以將老師的聯絡管道公布在學校官網上。

 

下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本桌呈現類型形式:

專題式探究成果-小論文(word書面)

課程活動成果(書面報告、簡報檔、成果報紙作品)

學習單


完整性/脈絡

  • 檔案開頭摘要說明(動機、活動內涵、任務)
  • 分工說明(分工多寡、分工困難):分工表條列式(強調以自己的職稱、任務內容與能力)呈現出與人合作的能力
  • 脈絡要整理清楚(脈絡應包含 : 動機、研究過程、省思)
  • 可以呈現作品的影響、社會意涵,呈現學生未來的可塑性

→結論要再延伸 (可能作法 : 蒐集feedback、強調作品對自己的影響)

  • 作品頁數 : 因應類型做調整,3-5頁為主,附件不限頁數

實作成果-頁數上可以多一點 

  • 順序上先把動機跟反思寫完之後(大約2頁),後面再放上製作過程跟內容

過程、真實性

  • 真實性 :實作拍照側錄、手稿紀錄(有老師回饋修正)
  • 撰寫困難與解決方法,以呈現過程真實性
  • 討論過程呈現,要能清楚呈現分工、討論過程 (文字比起截圖更有說服力)
  • 留下錯誤的內容(上傳不細看、只在作業批改提供修正)

獨特性

  • 透過撰寫作品動機與歷程呈現獨特性
  • 可以在學習歷程自述的部分講解選擇那三件作品的原因 

可能的困難

解方

  1. 作品看不清楚
  1. 使用連結QRcode

    2.  小組合作的分工問題不知如何呈現

  1. 分工表條列式(強調以自己的職稱、任務內容與能力)呈現出與人合作的能力

    3. 批改痕跡是否適當

  1. 可以留下老師的批改(看到學生的成長),但篇幅上要注意
  2. 可以用掃描的方式加入註解
  3. 用google classroom節選老師的回饋

 

第2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素養能力: 

1.在各個原則上都需「具體」呈現學生思考,作品、題目與之的意義並與個人經驗有所連結

2.小組分工活動中可以展現同學在不同團隊角色的思考,找出能力定位,同時透過成功/失敗經驗展現。互評語自評表。

3.用系統性的方式展現自我的反思(SWOT分析)

4.希望有連結到世界觀、科技觀等宏觀思考,希望可以跳出台灣,與別國比較參考

5.跨科合作的嘗試


獨特性:

1.swot分析讓學生對自我專長更加認識

2.從生活經驗中找到主題,多看多聽找到學習、生活中對自己有意義的事情

3.希望運用舉例突出個人特質的展現(例如:反思之後做了什麼有意義的事情)

4.對於課程的啟發,如何在生活例行

5.分組作品中可以書寫自己的角色、貢獻、透過團隊角色學到的部分,呈現自己的專長

6.作品對學生個人的意義具體展現(對某個議題的熱情)


完整性:

反思/心得的描述

1.回饋到自己身上改變、成長等描述(具體要包含什麼?)

2.反思應包含三層面:批判性思考、作品回顧(應做什麼樣的更正、改進)、自我經驗的連結和行動

3.綜整性學習紀錄中每個學習單都做反思太細節,希望可以針對整學期的收穫寫上統整反思

4.收穫不要偏重形式上(例如小論文格式怎麼做),希望多點做完專題後對個人層面的影響,回饋到生活的思考

5.除了情感上的表達,作品帶給個人的連結與思考有沒有更深刻的運用

6.呈現方式希望可以用打字說明,而非只有圖片、截圖(教授難以觀看)


格式排版的描述

  1. 小論文多利用期刊或學術性文章,而非新聞

不同類組文/理如何有沒有需要呈現原則的不同、作法不同?

雖然展現的學科能力不同,但同樣可以掌握重點原則:展現能夠舉一反三的能力

找到各科系都較可能重視的共通能力:英文能力、書寫表達能力、科技運用能力

文、理組呈現學科知識不同,但需要展現的素養能力是可以共通的

可能的困難

解方

1.中學生小論文格式過度嚴謹,影響到學生發揮

格式可以不要作為優先審核標準沒有任何犯錯空間,應更重視內容,而有彈性。

2.學生對於「反思」不夠了解常理解為「心得」

反思應包含三層面引導學生去思考:批判性思考、作品回顧(應做什麼樣的更正、改進)、自我經驗的連結和行動

3. 作品篇幅有限如何拿捏深度、廣度

 

4. 應該展顯整體的學習過程:加入課程中的學習單或是重點展現學習成果:小論文

 

5. 互評表是否能展現真實的能力?

 

6. 高中端如何處理、指導更深度的作品,例如小論文

 

 

第3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獨特性/突顯學生個人特色、結合素養能力

  • 學生針對有興趣主題,延伸探討內容,脫離老師的框架

例子:國文科-從課文內容加入自己的評論

  • 延伸探討的主題不一定要是嚴謹的研究問題,可以結合生活經驗

例子:應用數學知識到生活情境(如:海龍公式應用在校園面積計算)

  • 用不同材料、重複同一個課本上的實驗,比較成果差異;更換不同操作變因

例子:實驗紀錄DNA萃取-改變實驗變因;修正實驗流程

  • 提出自己發想的問題,若不知道如何解決也可以寫上去
  • 在作品中具體說明想要突顯的素養能力(科學推理、執行能力等)
  • 透過長時間學習歷程的蒐集找到個人的興趣並培養基礎知識能力
  • 老師/家長多放手,避免給予過多評論,讓同學自己做決定(主動性)
  • 不用每一科目都做到,而是選擇一兩個科目做發揮

高一到高三不同做法

高一、二設定公版:名字、科目、課程內容等,完成後可以先存放

高三統整:摘要,放在首頁 (希望高三可訓練成能具備統整,展現歷程、素養能力)

 

公版如何展現獨特性

一開始可以有用樣板,但能漸漸製作屬於自己的特色檔案

ex:實驗記錄不用既定的學習單樣板,而是自己製作簡報檔等


過程

  • 敘述可以更具體,可以有細節。具體提出問題、解決方案(如:學三角函數有什麼困難)
  • 詳實記錄實驗過程
  • 摘要:可寫簡短摘要,突顯重點
  • 反思心得避免心情式描述、具體說明遇到的困難、提出哪些建議,要凸顯個人特色

可能的困難

解方

學生自我探索不足、太慢,不知道做什麼、志趣不明

學生

→鼓勵多方嘗試、盡早探索,如:訪談相關人士等,學生可能會有意外發現的興趣

(ex:從喜歡日文探索日本文化歷史、經濟、動漫等)

→強化自己的基本能力(如:統整能力、資訊能力等)

→鼓勵學生善用資源探索個人的志趣(也讓家長知道、參與)

課程、輔導、自主學習

→高一開設探索課程、與學生強調自我探索的重要性

→高二利用自主學習時間,找出有興趣的主題、完成計畫,最後產出成果

→每學期導入輔導,讓學生知道自己的性向發展狀況,多和老師討論

資料搜尋

→盡可能和科系需求、基礎能力連結,參考簡章內容、collego、招聯會網站

→老師鼓勵學生搜尋多元資料,具體提供有公信力的資料平台

 

第4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一般性呈現原則

  • 先從自己印象深刻的內容出發,思考想要呈現的能力為何,再以例子特別描述展現該能力的過程
  • 先思考自己想呈現的重點是什麼,再決定呈現的方式
  • 標題可以用關鍵字、小標或適度的問句式提問呈現出這堂課的重點
  • 理解各呈現方式(例如:word、簡報)的優劣才可以幫助更好的呈現作品重點
  • 摘要呈現:把最重要的結果或是最想呈現的內容用摘要呈現,再利用佐證的資料完善整份檔案

特定作品呈現方式

  • 簡報檔:可以透過層次性的架構,重點式條列文字、圖片展現每頁簡報的重點(類似雜誌的呈現)
    • word:如果是需要呈現細節的內容,可以用word列點的方式呈現;有附圖的話盡量附上圖片的文字說明
  • 影片:動態成果的話,可以用影片的方式呈現。影片前面可以先加一些文字敘述的內容介紹影片的重點,後續再呈現影片內容
  • 團體合作的作業:說明自己所學與貢獻
  • 學習單、海報:可以做為學習成果的佐證(也許放在附錄);也可以作為學習重點的摘要放在作品一開始
  • 低年級或是不成熟的作品:先思考自己想呈現的重點為何,然後在同一作品中,透過呈現過去不成熟的作品,以凸顯該重點自己的成長過程

可能的困難

解方

  • 學生很難找到自己有感而發的點撰寫,老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做引導
  1. 協助引導學生找到印象最深刻的點與學生的優點
  2. 多引導學生自我察覺(老師可以多正向鼓勵學生),協助學生自己找到學習點,但要拿捏得宜
  3. 不要害怕寫失敗的過程
  • 對於學習過程能否保留足夠的證據
  1. 在課程一開始提供去年作品的範例,作為學生參考的重點,但不提供學生檔案,以避免學生抄襲
  2. 老師提供架構來引導,提醒學生有哪些部份是需要作為記錄保留下來的
  • 要做的報告太多,無法每份都做得很精緻

(並無討論出共同結論)

  1. 希望老師不要把作品列為成績評量,讓學生可以花更多時間在自己有興趣的部分
  2. 因為不知道未來會選擇那個作品,因此每個作品都至少要做到一個基本門檻,有興趣的在自己多加著墨
  • Word檔、簡報檔要如何選擇?
  1. 沒有一定的標準,應該思考各自的優點是甚麼,是否有結合2種呈現方式優點的可能
  • 社會科的學生,做自然科作業時,美編、編排很好,但科學邏輯表現不是那麼好
  1. 重視一般性素養
  2. 可以把理科學生的作品給文科學生參考;文科學生作品給理科學生參考
  • 內容都有,但不知道如何挑選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