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7 屏東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0807 屏東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0807屏東場
上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老師) |
|
問題 |
解方 |
高中端
|
教師干涉程度
獨特性 可以讓學生多加入心得、省思 競賽/選手培訓 競賽、培訓的歷程可以放在多元表現的部分 |
學生端 loading太重學生做立成檔案的loading太重(特別是高一學生) 意願低學生繳交學習歷程檔案的意願不高 先備知識學生不知道要呈現什麼內容,先備知識不足 |
loading太重
意願低
先備知識
|
系統端 跨學期課程是否有辦法做學年形式的認證? 繳交時間 認為太晚影響到新學期 |
跨學期課程把上學期的部分延續到下學期呈現、認證 繳交時間 應該要在開學前截止,但要考量到數位落差 |
大學端 認證意見問題 教授能不能看到老師的意見? 老師的意見會不會影響教授的評價? |
認證意見問題 老師希望讓教授不看見,不影響教授評價。學習歷程是學生的成果,把老師的意見當成是與學生的溝通 |
第2桌(家長) |
|
問題 |
解方 |
其他(家長知能增進)
|
資料整合: 希望可以有完整的一份文件、ppt可以清楚的說明新課綱、歷程檔案、課校系需要準備的東西 平台系統: 大學網、college go 等網站資訊可以多應用 更完整的平台結合學生性向測驗提供建議,變成一個分析系統 系統結合職涯發展做參考 (104做了初步不錯的統整) 可以有個更加強清楚寫出課系課程、未來發展的平台 多加舉辦校友科系、職涯分享活動(目前次數不足) 大學可以主動舉辦科系、職涯分享 特殊校系能多舉辦說明(警大) |
系統端
|
因為是課綱第一屆應該要開放補交、修改作品 高一的作品可能不夠成熟、科系探索有變化,希望可以補交來修正 |
大學端
會不會回到看成績因為大家都可以做豐富的檔案
|
各系所提供的資訊太粗略,可以講述更明確目標(包含參採證照、特殊表現等) 明確的說出目標學生 、繳交的作品(餐飲科系:證照/建築系:作品集) 希望家長能和大學端直接溝通 大學更清楚的說明校內成績、學習成果、多元表現、學測成績的評分佔比 |
學生端
|
性向測驗可以各學年都探索,變成一個像成績一樣可以每年追蹤、參考的資料 同時性向測驗的次數也能增加,不只高一有做 |
第3桌(高中學生) |
|
問題 |
解方 |
高中端 課程/老師
|
高中端 課程/老師
|
呈現 1如何在作品的呈現上可以更清楚易讀(要鉅細靡遺還是簡單明瞭?) 2不知道作品如何連結到特定科系做呈現(如法律系) 3影片容量太小 4百字心得要寫什麼?(寫成果還是過程) |
呈現 1
2
3
4 簡述作品內容、得到的經驗,與他人的交流 好的做法舉例
|
上傳
|
上傳
|
第4桌(高中學生) |
|
問題 |
解方 |
制度端-學檔資訊傳遞相關
|
制度端-學檔資訊傳遞相關
|
學生端-製作作品的資源不足
|
學生端-製作作品的資源不足
|
學生端-製作學檔的能力不足
|
學生端-能力不足
|
學生端-準備時間不足夠
|
學生端-準備時間不足夠
|
制度面-上傳時間相關
|
制度面-上傳時間相關
|
高中老師端-聯繫不上老師
|
高中老師端-聯繫不上老師
|
下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 |
|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
|
本桌呈現類型形式: 專題式探究成果-小論文(word書面) 課程活動成果(書面報告、簡報檔、成果報紙作品) 學習單 完整性/脈絡
→結論要再延伸 (可能作法 : 蒐集feedback、強調作品對自己的影響)
實作成果-頁數上可以多一點
過程、真實性
獨特性
|
|
可能的困難 |
解方 |
|
|
2. 小組合作的分工問題不知如何呈現 |
|
3. 批改痕跡是否適當 |
|
第2桌 |
|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
|
素養能力: 1.在各個原則上都需「具體」呈現學生思考,作品、題目與之的意義並與個人經驗有所連結 2.小組分工活動中可以展現同學在不同團隊角色的思考,找出能力定位,同時透過成功/失敗經驗展現。互評語自評表。 3.用系統性的方式展現自我的反思(SWOT分析) 4.希望有連結到世界觀、科技觀等宏觀思考,希望可以跳出台灣,與別國比較參考 5.跨科合作的嘗試 獨特性: 1.swot分析讓學生對自我專長更加認識 2.從生活經驗中找到主題,多看多聽找到學習、生活中對自己有意義的事情 3.希望運用舉例突出個人特質的展現(例如:反思之後做了什麼有意義的事情) 4.對於課程的啟發,如何在生活例行 5.分組作品中可以書寫自己的角色、貢獻、透過團隊角色學到的部分,呈現自己的專長 6.作品對學生個人的意義具體展現(對某個議題的熱情) 完整性: 反思/心得的描述 1.回饋到自己身上改變、成長等描述(具體要包含什麼?) 2.反思應包含三層面:批判性思考、作品回顧(應做什麼樣的更正、改進)、自我經驗的連結和行動 3.綜整性學習紀錄中每個學習單都做反思太細節,希望可以針對整學期的收穫寫上統整反思 4.收穫不要偏重形式上(例如小論文格式怎麼做),希望多點做完專題後對個人層面的影響,回饋到生活的思考 5.除了情感上的表達,作品帶給個人的連結與思考有沒有更深刻的運用 6.呈現方式希望可以用打字說明,而非只有圖片、截圖(教授難以觀看) 格式排版的描述
不同類組文/理如何有沒有需要呈現原則的不同、作法不同? 雖然展現的學科能力不同,但同樣可以掌握重點原則:展現能夠舉一反三的能力 找到各科系都較可能重視的共通能力:英文能力、書寫表達能力、科技運用能力 文、理組呈現學科知識不同,但需要展現的素養能力是可以共通的 |
|
可能的困難 |
解方 |
1.中學生小論文格式過度嚴謹,影響到學生發揮 |
格式可以不要作為優先審核標準沒有任何犯錯空間,應更重視內容,而有彈性。 |
2.學生對於「反思」不夠了解常理解為「心得」 |
反思應包含三層面引導學生去思考:批判性思考、作品回顧(應做什麼樣的更正、改進)、自我經驗的連結和行動 |
3. 作品篇幅有限如何拿捏深度、廣度 |
|
4. 應該展顯整體的學習過程:加入課程中的學習單或是重點展現學習成果:小論文 |
|
5. 互評表是否能展現真實的能力? |
|
6. 高中端如何處理、指導更深度的作品,例如小論文 |
第3桌 |
|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
|
獨特性/突顯學生個人特色、結合素養能力
例子:國文科-從課文內容加入自己的評論
例子:應用數學知識到生活情境(如:海龍公式應用在校園面積計算)
例子:實驗紀錄DNA萃取-改變實驗變因;修正實驗流程
高一到高三不同做法: 高一、二設定公版:名字、科目、課程內容等,完成後可以先存放 高三統整:摘要,放在首頁 (希望高三可訓練成能具備統整,展現歷程、素養能力)
公版如何展現獨特性 一開始可以有用樣板,但能漸漸製作屬於自己的特色檔案 ex:實驗記錄不用既定的學習單樣板,而是自己製作簡報檔等 過程
|
|
可能的困難 |
解方 |
學生自我探索不足、太慢,不知道做什麼、志趣不明 |
學生 →鼓勵多方嘗試、盡早探索,如:訪談相關人士等,學生可能會有意外發現的興趣 (ex:從喜歡日文探索日本文化歷史、經濟、動漫等) →強化自己的基本能力(如:統整能力、資訊能力等) →鼓勵學生善用資源探索個人的志趣(也讓家長知道、參與) 課程、輔導、自主學習 →高一開設探索課程、與學生強調自我探索的重要性 →高二利用自主學習時間,找出有興趣的主題、完成計畫,最後產出成果 →每學期導入輔導,讓學生知道自己的性向發展狀況,多和老師討論 資料搜尋 →盡可能和科系需求、基礎能力連結,參考簡章內容、collego、招聯會網站 →老師鼓勵學生搜尋多元資料,具體提供有公信力的資料平台 |
第4桌 |
|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
|
一般性呈現原則
特定作品呈現方式
|
|
可能的困難 |
解方 |
|
|
|
|
|
(並無討論出共同結論)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