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嘉義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1002嘉義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2021-11-08

1002嘉義場

上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老師)

問題

解方

學生端

學生能力不足

  • 學生的資訊技術不足,導致產出有困難。
  • 製作能力不足(不會拍照、掃描、美編產出)。
  • 程度較差的孩子較沒辦法用文字敘述表達(學生資源有落差)> 在教授眼中,這些內容這麼不合格嗎?
  • 高中端 學生因文字表達程度的不足,老師該不該有更多的介入?(文字)














學生繳交意願低落、負荷重

  • 學生不確定學檔對自己的幫助有多少。
  • 時間管理不佳,學生會最後一刻才做。
  • 學生會選擇性挑科目產出,非一般科目常受到學生忽略。
  • 成績好的學生可以繁星,因此對學檔會不在乎。
  • 當每科老師都要求學生要做的時候,學生容易疲於奔命,而沒有時間完成所有學檔,因此容易選科做(選擇有成績要求的來做)。因此會有些學生選擇高三才做備審。

學生不知道學習歷程需要包含哪些內容

學生端

學生能力不足

  • 校方可舉辦觀摩、比賽、講座:學校自辦優秀作品的投稿,鼓勵優秀作品,選出參考的作品讓大家可以看,學生、老師也可以藉此分享。
  • 教師提供模板、犯錯範例。
  • 成績好壞的學生有各自不同目標,老師應幫助學生重點呈現在學生的能動性。
    • 學生在做報告過程如何解決困難、有衝突的時候如何解決、過程反思,依學生不同的目標提供不同的幫助。
    • 程度好:同時強調一般能力及學習歷程檔案的呈現 一般學生:獨特性、強調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或是如何解決問題。

自主學習

  • 鼓勵學生做;依序學生意向來幫助;課程設計時就幫學生設計適合學檔的作業。
  • 期中檢核督促孩子維持進度;要求學生每周寫20-50課程進度;強調動機,三週時間探索學生的動機,才開始規劃。切分進度,讓學生一步步完成。
  • 週紀錄(老師定期給予回饋);分科進行(分科進行);ewant 等網站查詢內容,提供學生參考。

學生繳交意願低落、負荷重

  • 高一:透過跨科學習歷程檔案減低,增加廣度跟細緻度,並解決不同面向問題。
  • 高二:確認學生學群跟未來目標,探討對學生學檔的要求程度高低。




學生不知道學習歷程需要包含哪些內容

  • 招聯會

高中端

教師介入程度

  • 高一時學生較沒有概念,該怎麼辦?

各校之間的重視程度差距、城鄉差距

  • 學校或老師之間對學檔的重視程度有差距,間接影響學生對學檔的重視程度。

學檔怎麼累積

  • 學習歷程檔案可疊加學生的學習累積嗎? 例如:高二公民再將自高一以來的內容進行綜整。

科目差異

  • 教學現場新課綱有些課程分配時數較少,可能有進度壓力,使多元呈現的設計受限,因此學檔豐富程度較低。

高中端

教師介入程度

  • 希望大學端不要限制到底要看甚麼學檔的內容,學生會容易受限。

疑慮:沒有限制社會組學生可能不知道要選什麼做

  • 老師可以適度的提供模板或建議,幫助學生有更好的理解。
    • 搭鷹架(before and after 對照活動):讓學生對自己的歷程以及學檔的變化有更清楚的了解。
    • 上網搜尋整理模板,讓同學去參考,再加入指導語,其餘內容讓學生完成。
    • 文字修正:針對錯字、標點符號修正、提供文字建

議不硬改,同時也維持真實性。

大學端

  • 會不會招聯會的採計內容(學習歷程的採計)每年會更動 / 學檔的指引、檔案是甚麼能否不要太形式化?

大學端

  • 建議大綱指引應給要什麼特質的學生,而非細節應該包含何種檔案形式內容。
  • 以技高為例,有學檔的指引網站(備審資料的準備指引),作為 guideline。當中可看出技高和普高的差距。

 

第2桌(學生+家長)

問題

解方

(一)高中端


【學習歷程檔案相關資訊不足】

  • 學校資訊不足、更新不及時:疫情期間遠距上課,沒有去學校、學校也沒有及時提供資訊,6月做完學習歷程之後,因為高三開學又突然有追加的資訊、新方向(ex.排版上:心得要放在第一頁、最後面也要再有心得,而且應該跟100字有所關聯),所以做完的檔案似乎必須重做

【缺乏學習歷程檔案的指引】

  • 學校有提供職涯方面的講座,但沒有提供學習歷程檔案的製作方向 ex.專題式探究老師才比較有給予指引
  • 探究與實作以外的理科比較少給予學習歷程檔案相關指引,文科的協助較多
  • 不同老師的引導有落差 ex.有些老師批閱的過程隨便、有的老師則很認真的引導修正學生的作品

(一)


【學習歷程檔案相關資訊不足】

  • 學校提供各類組企業人士的講座,讓學生更知道未來的科系選擇方向、職涯發展
  • 輔導室主動更新相關資訊 ex.輔導室的月刊中有學習歷程檔案的主題



【缺乏學習歷程檔案的指引】

  • 學校給予更多作品編排、撰寫方式、文字能力上的微課程
  • 學校透過舉辦學習歷程檔案競賽交流優良作品的範例(由包含校內校外人士多人進行評選,把優秀作品提供給其他學生參考):主要讓學生參考撰寫方式,而非是撰寫的內容(提醒學生還是要追求自己的獨特性)
  • 學生主動上網搜尋、或詢問老師
  • 老師可以加強輔導學生,讓學生發現個人優勢與特質,更知道能朝哪個方向前進,也會更知道如何製作學習歷程檔案
  • 希望老師在正式認證作品前,可以給予作品的修正方向、建議,和學生進行討論,而不僅是單純的按下認證鍵,同時也保留給學生彈性取捨的空間。

(二)學生端 作品呈現、撰寫方式


  • 過程書寫:專題報告難以呈現完整的學習過程,尤其是分組報告
  • 不太會寫心得以及100字簡述
  • 認為用簡報呈現的方式,字數太少、太籠統


(二)

  • 主動參考網路上的資訊

ex.IG上的學習歷程檔案教學帳號,提到將100字心得連結到素養能力

  • 從量精萃出質:先把想打的內容全部打出,再慢慢濃縮成100字
  • 重點描述:遇到的困難與解決方式、培養出的能力
  • 簡報呈現OK,但可將課堂報告時較簡潔的簡報進行修正,追加敘述,詳實紀錄過程、心得等等,讓審查端更清楚學生想呈現的內容          

(三)大學端 審查方向

  • 認為學生寫的內容有點偏離主題、方向錯誤
  • 不了解大學端的審查方向、缺乏良好範本提供製作方向

(三)

  • 希望大學端或高中端可以提供優良範本,讓學生在製作上更有方向
  • 參考招聯會網站:選擇校系,會有該科系希望看到的學習歷程檔案類型、希望看到的能力
  • 即使作品方向無法完全對應到科系,教授還是能從作品中看到學生的不同素養能力

(四)學生端 時間安排、時間不足

  • 高三同時要兼顧學習歷程檔案與課業,會較缺乏多元表現上的作品
  • 高三關注在課業較多,學習歷程檔案的製作時間不足

(四)

  • 階段性安排:盡量在高一、高二多參與活動,撰寫多元表現的部分,高三則專注在課業上
  • 若學校有開設微課程,高三還是可以有多元表現的作品
  • 學校可以將學習歷程檔案製作納入課程中 ex.將輔導課、班會課的時間拿來製作作品
  • 其他自主性取捨:時間不足的情況下,可以考慮請假專心撰寫學習歷程檔案,再自己補上課程進度

 

下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一)理想的大方向掌握

格式排版

如何呈現精簡、清晰、吸睛的排版?

目錄(五頁以上建議有)

版面設計、視覺設計:精簡(重複的內容或標語可以省略)

文字對齊

條列式呈現

顏色標註重點

文字描述:輔以圖像化呈現

圖片解析度要清楚不模糊

簡報的橫式、直式是否有影響教授閱讀:清楚為重,焦點還是在內容

流程圖可以增加完整性並讓教授清楚課程過程或活動安排


素養能力、學科知識、獨特性

如何在心得反思或其他書面部分呈現學習到的能力與內容?

製作學檔的共通素養能力:後設認知、自我學習(大學強調「學習如何學習」、呈現自己在過程中如何學習、怎麼從這當中進步

)、資訊能力

社會組強調的素養能力:思辨、溝通

如何具體呈現課程展現的素養?>跨領域連結

團隊合作素養:呈現分工

領導力:擔任組長

採用的學習方法、獲得的學習能力與成果(而不只是說覺得有趣或有收穫) e.g. 番茄鐘學習方法、實驗紀錄如何呈現獨特性(電繪筆記)

反思心得如何呈現更深刻?(學到什麼、對什麼內容有興趣、未來的大學科系)

紀錄學生的成長及反思:呈現自己學習的情況

心情式的陳述可能顯得冗長(與有溫度的文字衝突):避免個人感想式的陳述(避免我覺得........)

主觀認知輔以客觀證據證實(行動證明價值: e.g. 法官)

完整性、真實性

可放的內容:學習目的、動機、問題發想、反思、行動、後續證明

增加對未來的展望與延伸(老師意見、自己反思能做更好的地方)

作品內容可以呈現課堂的老師評語或分數,可以增加完整性與真實性

如何在檔案呈現學生自主性(學生還是老師的設計)

脈絡

哪些內容、要放在前面?(學習動機、反思、學習到的內容,照片過程放後面)

學生的學習地圖,透過圖像化方式呈現


(二)不同類型作品各自的方式

理工、文科的呈現方式是否有差異?(文字簡要、完整)該如何呈現?

理科:較精簡、重點條列

文科:可以圖像化( e.g. 流程圖、心智圖)呈現思考脈絡、心得反思還是要加以描述(質性敘述)、可以清楚區分要簡要條列與可以完整呈現的部分。

總整性學習紀錄的呈現方式如何更精簡且具架構不鬆散?(如何不流水帳?)

可以調整每份作品的比例,挑選主力呈現的主題而不只是平均呈現:最有價值、最能展現能力成長、整理過後的作品(主題)

教師困難:無法呈現學習歷程檔案呈現「讀廣」的課程整體呈現。

建議:可以用主題架構呈現,包裝整理整學期的內容。

課堂紀錄可能會偏單薄,如何解決?

可能的困難

解方

學檔應是做為學習的紀錄還是要做成教授想看的樣子(結果導向呈現出學習的歷程)?

申請大學時把學習歷程的整理好的資料整理過後,產出作品以符合科系的要求,也能減少學生負荷(學生擔心每份都做不好)。

高中課程或學習內容無法對應大學科系該怎麼辦?

還是會注重一般性素養能力 (learn how to learn)

排版製作要吸睛需要花時間,學生負荷可能比較重?

吸睛不等於花俏:是要著重在成果(重點展現成果,再做延伸討論 e.g. 對主題做討論,我得到了甚麼等等)

學生要做好的學檔,需要有製作的後設認知,以學生能力來說可能會有困難

-紀錄學習過程與呈現學習歷程檔案有所不同。如何揀選出重點、特色、具有價值的內容很重要。

-學校應增加製作學檔的訓練、作品製作、簡報製作的教學

教師介入對真實性的影響



-教師需要花時間指導學生:紀錄怎麼做、做了甚麼等等

-過程紀錄與最後呈現出來的學檔內容並不同,是一設計過、組織過的內容。> 過程詳細記錄,最終再做組織及精煉

教授審理時間長,過多內容對教授有負擔?

過程詳細記錄(資料多沒有關係,但資料需要整理),但建議組織過後再整理出作品。

 

第2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文件排版格式

  • 摘要
    • 可以將口頭的快速導覽拉成前言與摘要
    • 說明方便教授迅速了解作品的重點
  • 個人立場與心得:額外拉出在結論清楚說明
  • 模板表格:在開頭羅列出學習目標、學習與收穫,呈現從不會到會,由弱加強的能力斬獲
  • 圖表
    • 心智圖課堂筆記
    • 篇幅長的敘述內容可以簡化成圖表呈現
    • 避免太商業化、制式的呈現,不然會削弱個人的獨特性
  • 若採取論文格式要注意結構,否則不夠嚴謹反而會扣分 ex.加入資料引用
  • 手寫呈現
    • 文件筆記直接拍成圖片、掃描、手寫大多不夠清晰
    • 但如果手寫作為個人的優勢(ex.非常認真、字跡秀麗)仍然可以附上作為一個補充

題材發想

  • 鼓勵更多跨領域(跨性向、跨科別)的創意連結(ex.歷史觀點解讀紅樓夢?人物的繪畫藝術呈現?)
  • 日常生活中的連結(ex.數學跟手機支架)
  • 更深入的連結與延伸,也可以看出自己對該主題或科系的興趣

可能的困難

解方

(一)如何在個人的學習歷程檔案中呈現分組報告?

(一)

  • 提供組別分工表,清楚說明自己貢獻的部分
  • 動機中就先闡明個人的想法,顯現獨特性
  • 人數太多的小組報告不適合作為學習歷程檔案的作品(人數太多時,會使個人的貢獻過小)

(二)高中端如何引導學生?

(二)

  • 鼓勵跨領域的創作 ex.數字數學名詞X國文新詩
  • 根據學生的興趣或能力不同,可以給予不同的引導方向
    • 學習較後段的學生給予步驟性的引導與模板
    • 自主性高的學生鼓勵在主題上做更多的連結與延伸

(ex.手機支架如果配合其他個人休息的角度可以怎麼調整?)

  • 在使用模板的情況下,可以用一些問題的拋擲來引導學生
    • 為什麼要做?跟課程的連結?跟自己的連結?曾經在哪些生活、課程、新聞聯想到相關的?有什麼想法?
  • 課程安排上先連結素養能力與時事議題的點

(三)手寫呈現是否適當?如何在兼具真實性的狀態下也呈現更清楚簡潔易讀的內容?

(三)

  • 手寫呈現的內容應注意是否潦草或畫質不清晰,如果本身不清楚就要避免呈現,否則反而造成扣分;那如果是個人的優勢當然可以呈現。
  • 如果有平板可以使用電子手寫直接轉出成pdf,避免紙本轉成電子時不清晰
  • 手寫時仍要注意排版格式,避免都連在一起、不易閱讀 ex.行距、字距
    • 可以使用方格紙來書寫,確保版面的清楚
  • 手寫內容要注意文字能力
    • 可以先用電腦打出範本做整理,再附上手寫的證明,避免錯字等初級錯誤

(四)如何具體呈現學習過程與成果?

  • 學習的過程具體的過程或進展呈現?(而非抽象的我進步很多、我有某某能力)
  • 若使用影片,可能會有無法開啟的問題

(四)

  • 使用照片凸顯真實性
    • 分組報告時,拍照記錄學生的討論、操作過程
  • 可以使用甘特圖紀錄學習的內容、時長(但可能需要高中老師引導圖表使用方式)
  • 分數證明也是一種學習歷程進展的具體呈現
  • 針對學生的不同能力,可以考慮多媒體形式呈現
    • 縮時攝影記錄學生的學習/實作過程(尤其多媒體相關科系運用得當也會有加分的效果)
    • 可以使用youtube網址連結,避免影片格式的問題
    • 加上影片截圖、文字說明,更能吸引教授點入連結
    • 影片的長度不宜過長,避免讓教授的審查時間太長

(五)高中端老師的焦慮

  • 擔心師長的引導程度影響到學生未來科系申請的成果

(ex.純粹的國文科學習紀錄或是非主科想用在理工科系很吃虧)

  • 有學科內容教學進度跟學習歷程檔案製作引導時間安排上衝突的壓力

(五)目前還沒有討論出更進一步的解方

  • 如果沒有直接對應到科系的學科能力,則更著重在共通素養能力上呈現與說明
  • 希望大學端提供更清楚的指示 ex.想看到跨領域的作品、想看到對應科系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