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 高雄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0905 高雄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0905高雄場
上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高中老師) |
|
問題 |
解方 |
高中端 學生壓死線的特性,讓老師在認證期間遇到的困難
|
|
高中端 老師認證標準應該如何拿捏
|
(認證標準)
(非課程內容)
|
高中端 老師在設計課程時若去想「好準備學檔」出發,是否改變了教學的初衷?
|
例如:自然科除了實驗之外多設計一些活動(例如辯論),也可請學生加入學習筆記與學習單等;讓大部分同學能展現自己獨特性,順便能避免為了學檔額外補習的情況 |
高中端 若由各科老師額外說明學檔製作方式與規範,會占用到課堂教學時間;高中端的校方是否有其他協助? |
->概念與素養需要慢慢推廣、變成一種態度-學習過程的累積,不只是因為升學為做而做
|
學生端、家長端 學生和家長還是不清楚學習檔案
|
|
系統端 系統不能將之前的評語複製貼上,導致老師操作程序繁瑣 學檔議題討論的資訊落差與城鄉差距 網路承載量問題,多人同時線上繳交造成塞車 其他 |
(尚無解方) (尚無解方) |
第2桌(老師+家長) |
|
問題 |
解方 |
大學端 審查標準清楚,但仍不夠具體,學生不清楚素養能力具體為何 |
|
學生端 須兼顧課業與學檔,製作檔案時間不足,壓力大
|
|
學生端 (主要集中在中後段學生)繳交意願低落,即便有做宣傳仍無法改善
|
|
學生端 沒有方向,導致不知該如何整合/製作學檔
|
|
學生端 作品品質低落
|
|
高中端
|
暫無討論 |
其他
|
暫無討論 |
第3桌(學生) |
||
問題 |
解方 |
|
作 品 呈 現 |
1.不確定作品如何呈現才能符合大學端的期待(評量尺規),或是不了解大學端對作品的期待 |
理想做法(完整性):先列出主題、小組分工比例、為主題做說明(關鍵字)、心得反思(要和百字總結做連結)、進行步驟(動態成果就分析說明)、討論和作品成果(研究報告跟成果)、未來展望(對未來學習有什麼影響或期待)、歷程佐證(證書或實體成果)
|
2.作品量比較大會不會影響教授閱讀意願?如何呈現才能幫教授抓到重點? |
2.掌握大原則:版面上以整齊為主,盡量不要只是文字,以照片作輔助
|
|
3.外部連結可以怎麼吸引教授點進去看? |
3.
|
|
系 統 端 |
4.10MB容量對多媒體呈現來說不夠(影片只夠上傳四秒) |
4.
|
高 中 端 |
5.每一科都累積到學期末要交會做不完,但也擔心件數不夠
|
|
6.主科類(國英數社自)沒有比較適合的題材可以做成學習歷程檔案 |
6.
|
|
7.高一作品較不成熟,主題是好的但沒辦法使用覺得比較可惜 |
7.
|
|
8.高中教師師資不平均,並非每個教師都能夠提供完整協助 |
(未有適合解方) |
第4桌(學生) |
|
問題 |
解方 |
(一)學生端 小組報告難以展現差異化能力、公平性
|
(一)
>用抄襲比對系統(系統內建的,60%以上相同會認定抄襲)來避免個人在上傳時修改分工表
|
(二)大學端 【不清楚大學審查原則】
【還未定向時,如何準備?】
【能力不成熟時,怎麼呈現?】
|
(二) 【不清楚大學審查原則】
【還未定向時,如何準備?】
>可以變成選讀科系的初始動機
【能力不成熟時,怎麼呈現?】
|
(三)高中端 【學校引導不足】
【教師認證制度僵化】
|
(三) 【學校引導不足】
【教師認證制度僵化】
|
(四)系統端 【件數限制問題】
【時間限制問題】
|
(四) 【件數限制問題】
>不過最後能交給大學的有限,所以此問題應該還好 >重質不重量 【時間限制問題】
|
(五)學生端 準備時間不足:如何分配各科準備時間?
|
(五)
|
下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 |
|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
|
本桌作品形式:課程活動成果、專題式探究成果、實驗記錄 要呈現出清楚的問題意識 脈絡完整性
要從個人的反思中呈現學生的獨特性
要有學習過程的完整說明和紀錄
格式排版
|
|
可能的困難 |
解方 |
|
|
|
|
|
|
|
|
第2桌 |
|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猷珵) |
|
本桌作品類型:課程活動成果、學習單、專題式探究成果、課程學習成果 完整性
-過程:如何學習(課外學習方式)、說明困難、尋找/發想解方過程、清楚說明每個步驟的想法與動機 -反思心得:如何改進、學習到的能力、學習價值 其他(格式排版):應乾淨清楚
素養能力
1.自主能力、學習態度:可呈現自主尋找學習資源學習的過程(找資料/註冊平台學習),詢問老師/課諮師/學長姐的過程也可呈現在作品中 2.思辨能力:完整呈現在操作/製作過程任何的想法 3. 統整能力:收集學習過程中的素材、.... 4. 領導能力:可擔任幹部,但名額有限→課程團團體報告仍可展現領導能力 5.問題解決能力:在過程中敘述困難,紀錄尋找解方的過程 獨特性
(例如:透過Ted學習、因應疫情時代或是工業4.0的學習策略)
脈絡
|
|
可能的困難(沂諠) |
解方 |
|
|
|
|
|
|
|
|
|
|
|
|
|
|
第3桌 |
|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
|
本桌呈現作品包含:課程活動成果、專題式探究成果、實作作品、綜整性學習紀錄 過程
真實性
素養能力
格式排版
摘要
反思心得
|
|
可能的困難 |
解方 |
1.學生沒有明確格式引導很常會不知如何下手,老師如果提供特定格式,教授看到許多重複格式的作品,不知道教授會有什麼觀感? |
1.如果只是表格、邏輯性的架構不太影響,但對太過細節,例如特定的範本、寫作結構和語法,就會讓學生作品失去獨特性(Ex: 都是家屬就醫經驗所以來念醫學系) |
2.團隊合作的過程如果「沒有解決」或是無法被解決,如何被寫進來?(Ex:有同組夥伴對課程沒興趣) |
2.無法解決現實的團隊合作問題,還是可以去從自己的角度去描寫如何思考更理想的合作型態、正面表述自己的團隊合作精神 |
3.學習歷程檔案都說要強調「過程」,但只寫出過程,卻沒辦法完整的呈現「成果」,會不會無法強調出學生個人能力或學習結果?>會不會是因為做不出好成果? |
3.成果的完整呈現依然是重要的;如果是沒有「好成果」的話,還是可以從如何提供未來改進做陳述 |
4.學習歷程的重點精萃該著重「過程」還是「收穫反思」? 不同教授可能關注不同的點,那放上完整的作品好還是精萃過後的結果好? |
4.不論是何者,其實都是被收攏在一個完整的框架和故事下的,彼此之間有相互呼應,需要著重在這個完整性的表達 |
第4桌 |
|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
|
本桌作品形式:專題式探究成果(ppt)、實作作品(雜誌)、實驗紀錄 (一)大原則、共通作法: 脈絡/格式排版
素養能力
獨特性
完整性/真實性
(二)不同作品類型的作法
|
|
可能的困難 |
解方 |
(一)理科的實驗紀錄拿去投文科的科系,要如何轉化成文組教授易懂的形式? |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