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新北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0812 新北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2021-11-05

0812新北場

上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文組老師)

 

問題

解方

  • Q1國文科不確定該如何呈現學習過程( 現行做法是盡量從課文去延伸作品)? ppt簡報結合課程的內容好不好?
  • Q2以作文做為作品上傳,但是呈現上可能會過度單薄,該如何呈現成果、多元性?
  • Q3呈現方式的格式要很多元嗎?
  • Q4學生同一領域相關的學習成果,高三相對會比高一成熟,不確定應該要呈現高一到高三進步的軌跡,還是全部都要傳高三最成熟的作品比較好?如果以要送出最好的作品來考量,那高一高二的作品是不是能直接捨棄掉?
  • Q5因為影音檔的容量有限,學生如果在其他網站上傳後,在學習單內貼上網址,大學教授是否會點進去觀看

A1、A2國文科很常使用作文作為課程成果,如果是上傳作文,可以加入反思、評論,把多篇作文加以整合,呈現學生修正的過程,或是整理出國文科一整個學期的學習過程

A3 (未有適合解方)

A4 希望大學端針對這類的審查期待再多給予清楚的指引

A5 待解決

  • 最後呈現給大學端介面為何?(如果知道介面為何,高中老師會比較知道該如何指導作品的呈現方式)

(未有適合解方)

  • 如何幫助學生把素養性能力呈現在作品裡面?
  • 學生反思表達能力不足(排版、轉檔技術問題、學習歷程自述)老師該如何去指導?
  • 遠距指導所遇到的困難(疫情下,遠距的教學模式沒辦法即時指導弱勢的學生製作作品)

(未有適合解方)

  • Q1學生時間不足:每一科都要製作作品,且作業幾乎都累積在二次段考到三次段考之間,學生負擔重,跨科之間協調困難
  •  Q2學生被動、自主性不足:上傳作品普遍未滿六件 
  •  Q3學生不知道該如何呈現素養能力、素養能力呈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呈現?  
  • Q4學生轉組或轉群後,作品沒有連貫性,大學端會不會因此對學生印象不好   
  • Q5  學生文字表達能力差
  • A1確保學生完成課程要求就好,但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上傳
  • A2(未有適合解方)
  • A3如何呈現素養能力:小組討論過程紀錄和反思
  • A4(未有適合解方)
  • A5文字表達能力差:列出標準格式供學生參考使用

  • 侵權問題:藝術科學生上網找尋音檔、影片時,要怎麼卻確保學生不會有侵權問題?
  • 學生在作品中清楚標示資料來源                                                                                           
  • 指引學生幾個低價的素材網頁                                                                                                                                               
  • 由教育部統一採購校園使用素材庫

 

第2桌(家長)

問題

解方

學生端

  1. 學生在寫作、呈現上缺乏方向


1.

高中端


  • 學校專責升學、受過訓練的輔導老師負責協助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的製作
  • 立即解決:教育部端、考試單位可以提供指引(例如課程架構、研究方法),架設平台,開成網路課程給家長和學生(目前已經有大學老師做)
  • 大學端提供範例給學生
  1. 學生缺乏多媒體素材使用和呈現的能力

2.

  • 高中端  
  1. 開設相關製作學習歷程所需的技術、知能課程(如,研究法、影像製作剪輯、格式排版⋯⋯等),可提前至升高中的暑假,提供銜接課程
  2. 高一就提供自主學習計畫書,導師會在自主學習課程中引導,並提醒非立竿見影;每一科老師都會設計作業提供學習歷程製作的素材

  • 學生端

學生從自主學習課程的寫作業過程中摸索學習歷程製作能力(做中學)

  1. 不確定未來科系,不知道該如何針對科系做準備

3.學生端以表現基本素養能力(如團隊合作、解決問題等)為準備方向

  1. 學生缺乏動機和自主性(不知道學習歷程的意義及重要性),但老師沒力氣催

4. 高中端家長跟學生溝通,請其多準備學習歷程以未來選擇

其他

  1. 補習班幫忙做學習歷程檔案,社經地位落差會呈現在學習歷程上
  2. 原本該由學校提供的課程資源,漸由民間或家長越俎代庖
  • 高中端課程學習歷程老師可以審查、把關(但自主學習難防)
  • 大學端大學教授針對審查標準做更多說明判斷學習歷程是由補習班代做的標準,以預防歪風

  1. 高中端學校提供更多資源和機會,例如提供校內社團資源,弭平社經資源落差,減少代做或家長介入動機

 

第3桌(學生)

問題

解方

高中端

學校提供的資訊不清、協助不足

(1)年輕老師扮演學生和年長老師之間的橋樑
(2)務必確保高中老師理解學習歷程檔案制度內容
(3)學校老師提供範本,供學生做檔案時的參考

課程學習成果

【獨特性】

課程設計僵化,作品同質性高,無法從中寫出個人反思及特色

(1)作品品質的考量優先於個人特質的展現
(2)在小組報告中,用個人反思展現獨特性
(3)在高三勾選作品時,呈現個人獨特性
(4)【脈絡】把各單元作品統整到整學期的學習歷程中
(5)擷取自己貢獻最大、最認真投入的部分呈現

課程學習成果

同一門課的多主題、多作品之間難以統整

(例如:國文課的新詩、散文、古文等單元之間難以連結)

(1)統整:抓出多主題之間的共通點、關聯性,歸納到同一個大主題
(2)老師提供架構:協助學生對課程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如參考教師手冊)
(3)重質不重量:不堅持所有內容都要呈現,而是選出最好的作品,再延伸到其他主題

多元表現

如何培養學生自主性、維持動能?老師應介入輔導到什麼程度?

(1)學校自主學習時間、空間安排更彈性,給學生更多自主性

(2)提升老師輔導自主學習的知能
(3)以定期的自主學習發表會、獲獎機制幫助學生維持進度
(4)自主學習綁定課程的學分

多元表現

比起學術性、服務性社團,娛樂性社團較難結合學習歷程檔案

(1)結合反思心得
(2)呈現幹部經驗、活動籌備過程,強調素養能力
(3)建議不把娛樂性社團經驗放進學檔,不用什麼都要跟學檔綁在一起

大學端

不清楚大學端想看什麼

  • 學科知識vs.素養能力:革新派老師&保守派老師作法不同,保守老師認為頂大較重視成績

政府針對作品呈現方式提供更具體的資訊(原則/應包含的要素+實際範例),告訴學生應該呈現哪些東西

學生端

僑生不擅長中文,但老師沒有做相應調整

(1)在目前的系統端開放作品及百字心得的語言限制(現在100個英文字母就已經達到字數上限)
(2)【過程】呈現語言障礙、如何克服等
(3)系統端提供特殊身份標記,大學端以個案處理

 

(多元表現)

  1. 特殊班沒有微課程、自主學習,只有專題研究
  2. 老師為了節省上傳件數限制,要學生把所有志工經驗統整在一份作品,這樣做是否鑽制度漏洞?

未討論完備



第4桌(學生)

問題

解方

老師資源分配不均:課程學習成果,有些老師(多為主科老師)沒有給教材,或給太少,會找不到方向

各科老師都應該給個範例或具體方向,在課程前先給大家觀摩

作品沒有範例,不知道如何著手準備?

  1. 教育部應該要給優良作品範例,並公布在網路上
  2. 學校及任課老師蒐集作品,在學期初製作課程學習成果前,公布給學生當作模板,或是透過課諮師的課程傳達給學生

該如何吸引大學端教授閱讀?

  1. 檔名如何呈現?
  2. 100字敘述,該如何呈現?
  1. 檔名清楚可以呈現內容即可,不用過多著墨
  2. 100字敘述學生經驗分享範例:

範例一

  1. 屬於哪一科
  2. 包含哪些單元
  3. 心得反思

範例二

    1. 學習動機
    2. 個人能力特質
    3. 未來的具體的行動

範例三 作品每個部份的大標題:心得反思

平常課堂上台報告的檔案簡報,在上傳時應該要如何呈現?

若是篇幅太大,可以先做刪減之後再上傳,也可以放簡報連結給教授,加上上台報告的照片、作品說明,補充老師的評語跟未來如何改善

學習歷程如何呈現?

  1. 老師給的評語是否要呈現出來?
  2. 反思、心得比例:整學期課程的內容,分成很多部分,要分部分寫反思,還是最後統整寫一個?
  1. 老師的評語
    1. 如果評語寫得夠多再放上去,才比較有意義
    2. 可以放老師給建議的地方,附上作品前後對照,呈現改進過程

  1. 反思比例
    1. 內容總結
    2. 心得反思
    3. 未來改善部分
    1. 反思心得可放在一百字敘述,提到要改善的地方以及如何改進
    2. 較偏好小部分總結,最後加入反思,可以包含:

 

下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本組的呈現類型包含

課程活動成果(新莊一日遊、大傳初體驗)、

專題式研究成果(以色列)、

小論文(火車刺警案)

過程

。應呈現學習歷程反思,呈現學習成長的過程

社會專題探究過程除了呈現蒐集到的事實性資料,可以多書寫自己的看法、結合學科能力的應用

素養能力

團體報告呈現團隊討論決策的邏輯與過程(例如:新莊一日遊可以寫出討論景點選擇的過程),呈現分析論述的能力

議題探究/分析作品呈現最前面應該先說明研究意識、如何設定研究主題、研究方法,後續探究主題呈現應注意邏輯的連貫性

小論文的研究架構與內容呈現方式可以看出資料蒐集、分析能力

學科知識

社會科學科知識的呈現,應注意名詞應用的精確度

完整性

。作品最前面說明作品與課程的連結、學習收穫、希望教授掌握的亮點 

引註來源應清楚標示

主題研究可以考慮發展成小論文會更完整

實作作品建議可以作品與反思並呈,例如:放上省思+學生新聞播報影片連結

團體報告應說明分工情形;在每份文件都要呈現出共同作者

簡報可以擴展成書面報告,簡報作為其中的內容

。整體架構清楚:先有課程說明、心得反思、再放上課程成果連結(小論文本身)

格式排版

。引註資料格式上要嚴謹

小論文要注意格式嚴謹度(可以參考中學生網站)

連結使用可以用Google連結,提高信賴度,降低外部連結疑慮

。影片連結可以截圖畫面做為預覽

。文字排版呈現可以下大小標題、分段落

。照片呈現排版要清楚、加清楚說明

可能的困難

解方

  • 如何區分小組報告中每個人對作品的呈現和貢獻?怎麼凸顯出自己的獨特性?
  • 除了提供報告本身,可以在作品前面先用列點方式寫個人反思,並在PPT中附上連結,來區分個人在團體報告中的獨特性
  • 加上明確的分工表
  • 建議:在最後勾選上傳的作品盡量不要全部都是團體報告
  • 如何完整呈現反思過程?
  • 列點方式呈現
  • 可以包含下列面向:
    • 檢核是否有達到課程學習目標
    • 未來學習該怎麼調整
    • 如何解決問題
    • 和未來想從事領域之間的關聯性
    • 選擇作品的動機起源
    • 檢討和日後該如何改進
    • 在小組報告中自己的貢獻為何
  • 簡報的呈現方式
    • Q1是否要附上額外的文字說明?
    • Q2如果將簡報製作為影音檔會不會比較好?
    • Q3簡報頁數限制為何?幾頁的呈現是合適的?
  • Q1
    • 建議:如果將來是要申請社會相關科系,在最後勾選上傳的作品盡量不要在三份作業都放簡報,因為從簡報比較看不出學生的論述能力、深度
    • 可用條列式文字說明並加上圖片做搭配
  • Q2若是在簡報中錄音的影音檔,建議濃縮在五分鐘之內
  • Q3
    • 頁數限制沒有標準答案,和內容和呈現方式有關
    • 15-20頁的內容也許是適當範圍,供學生參考
  • 如果高三已經來不及更改作品可以怎麼補救?
  • 關鍵在於學習歷程自述怎麼表達,如何把過去的作品串連起來
  • 以三年來相同主題的作品或技術的進化過程,來呈現學生的成長過程,這種累進式的學習表現是否會是大學教授想看到的?
  • 依照學生特質和能力去做選擇,想呈現多元特質還是專業能力
  • 不管是哪一種策略,只要有明確做說明,並且搭配學習歷程自述去說明脈絡的話就是一個好的做法(如學生真的有針對同一主題進行三年探索的話,是一個很好的策略呈現,但並非適用於每個學生)

 

第2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 本組分享類型:專題式探究成果、課程活動成果、綜整式學習紀錄
  • 共通要點及其具體作法
  1. 呈現出學生學習的過程
  2. 真實性學習單可以看出學生努力的過程
  3. 與科系的連結>但如果沒辦法尚未決定志向和目標,可以強調共同的素養能力
  4. 摘要:怎麼讓教授看到重點
  5. 格式排版簡報和條列式讓教授可以看到重點

  • 各作品類型

1.  專題式探究成果(1件)

1) 完整性可以將研究動機呈現出來,以突顯出學生對該領域的興趣,以及與科系之間的連結

2) 素養能力跨領域能力學習可以特別強調,該作品與欲申請科系的核心素養能力的關聯性,可以呈現出來;
無論呈現出甚麼作品,只要能看出學生的素養能力,都是被接受的

3) 過程所反映的獨立思考能力才是大學端所注重的,結論如何不是重點

4) 格式排版學習探究心得可以採條列式

2.  綜整式學習紀錄(3件)

1) 學科知識若從科系的角度看,會想知道該作品與該科系之間的關係

2) 反思心得建議不宜太長,將重點加粗「跨領域能素養能力」說明該科系的連結

3) 真實性若是自主完成的部分,可以特別標示出來;放上學習單可以佐證學生在該課程學習的認真程度

3.  課程學習成果(1件)

1) 素養能力建議說明為何選擇該件作品,從中學習到什麼,與該科系的關聯,若選擇作品與申請科系較無關聯,作品呈現的邏輯則是評審的重點

2) 格式排版以單張呈現,建議用條列式呈現重點(學習到甚麼、與科系的關聯性)/多一點圖片可以引起注意

可能的困難

解方

1.學習單的分數如果不佳,會影響學生放入的意願,或不建議放入嗎?

  1. 學習單可以挑選,呈現較好的面向

2.排版格式作品欲呈現過程(學生學期間學習的成長)和素養能力(專題式探究中用到的多項能力如資料收集),但所要呈現的內容資料量大(如前述包含多張學習單),如何幫助教授精要讀到重點?

  2.

  1. 以教授的閱讀上的方便為考量內容的配置,可以善用目錄、超連結
  2. 格式排版牽涉到資料量,太多表現不出重點,太少卻看起來淺薄;須思考總體資料所欲呈現的重點訊息(過程、素養能力...or其他)來拿捏作品形式的呈現,因人而異,無絕對標準

3.專題式探究成果篇幅較大,其中運用到的素養能力,較適合用何種形式呈現?

3.建議圖文並用,參考各大學校系提供看重的素養能力,可以一個簡報來說明與申請科系所需素養的對應、連結到附加佐證資料

4.對於學生學習過程性向的轉變,如何透過作品呈現相關素養能力

4.以表現素養能力為主。每個階段送出的成果,可以簡短的描述該作品所反映的素養能力,最後上傳的檔案中以簡要表格說明該作品所對應知科系所需素養

5.大學端的評量是否存在一定的尺規?(評量尺規如何訂定、如何使用?評分機制上的設計?是否存在客觀評審、申訴等機制)

5. 各科系內部能力尺規會依照所需專業素養能力,在相關會議訂定,會有一致性,其標準不包含美編、排版,著重在專業、素養能力(如:語表、邏輯),越能展現學生學習能力的作品越受到青睞。

(1)  科系訂定的尺規,會和招生簡章上提供的訊息有高度關聯,提供學生較清楚的參考

(2)  若有評審教授給分差異過大,需要重新評閱 

 

第3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本組分享類型:課程活動成果、綜整式學習紀錄、實作作品


共通作法、原則:

完整性

  • 呈現素養能力,避免流水帳、單純抒發情感
  • 聚焦作業主題、問題意識,再去做相關延伸(ex:呈現此作品是為了訪談技巧增進or老人議題了解)
  • 說明作品成果可以如何應用到未來的學習
  • 作品頭尾加入摘要/總結
  • 呈現個人觀點,避免原始資料的堆疊

過程

  • 可以用時間軸呈現每週的進步
  • 具體說明遇到的困難、克服的方式,避免空泛
  • 呈現作業前後的變化(進步)
  • 各小節歷程分段、分類描述

不同作品類型的做法:

  1. 實驗型作品(實作作品):
  • 發揮圖片、表格的優勢(用圖表輔助比起長篇論述更有說服力)
  • 程式語言作品(如C++):因檔案較大,可以用截圖方式重點式呈現,說明思考、邏輯推演過程(如解題過程);再加入簡短書面說明(可以設想口頭發表時會如何介紹作品,或者直接加入語音檔
  1. 純文字形式(小論文筆記
  • 以文件檔呈現多個作品時,格式排版要注意美工及觀看舒適度(字體大小、行距)
  • 筆記(課堂、自學筆記)作為呈現作品時,
    1. 件數以一件為限,並加入其他媒材提升豐富度
    2. 加入個人統整、延伸
    3. 可跟原先課文內容、跟別人的筆記做對比,呈現個人特質、學習歷程
  • 小論文
    1. 呈現完整的問題意識、文獻探討、結論、參考資料等;但可以和自然探究實作結合,未必要求嚴格的學術論文格式
    2. 整份作品以個人反思為重,小論文僅當作附錄,呈現提問、整理資料的素養能力

     3. 團體報告

  • 以文件檔重新安排報告內容,著重在展現團隊分工合作能力個人素養能力,呈現細緻的個人貢獻
  • 加入小組工作照片
  • 考量申請大學校系是否重視團隊合作的能力

可能的困難

解方

容量限制問題:
實驗成果的影片因容量不足縮短長度,會不會太簡略?

  1. 用QRcode可以解決,但會碰到真實性、公平性的問題(外部連結內容可隨時修改)
  2. (多元表現)因容量限制,把所有無關的志工、競賽經驗塞進同一個檔案,是否合適?

(1)加入書面說明(簡短的摘要和總結)
(2)請教育部統一說明外部連結的合法性(將影響到大學端是否審查外部連結)

(3)個人救濟:壓縮影片檔


  1. 濃縮或統整所有資料,並加入反思敘述,和申請校系做連結

格式排版問題:
純文字比較清晰,加入圖片、影片等多元媒材很容易變得很雜亂,特別是小論文的作品類型。但是實驗、實作作品可能會需要用多元媒材補充說明,如何避免雜亂?

  1. 描述性的文字用條列式濃縮

  1. 圖片重質不重量,利用精華圖片幫精簡的文字加分

筆記雖比較容易做得空泛、不完整,但高一可能是因為缺乏經驗,才會選擇用課堂筆記型作品。

->如何利用較不成熟的作品呈現學習歷程?

  1. 若考量過程的呈現:

(1)可以先上傳,高三勾選作品時再做取捨

(2)統整高一到高三的作品

  1. 若考量成果的呈現:書面報告仍應選擇完整性較高的作品。

大學端期待學生呈現小論文,但小論文對學生能力要求較高,高中端是否可能用課內時間輔導學生寫小論文?(小論文可能有城鄉差距的問題?)



  1. 老師充分告知競賽資訊並提供協助(也可能利用自主學習時間),但不強制寫小論文
  2. 高中各科課程中都融入小論文寫作技巧的教學
  3. 大學端考慮降低小論文採計比重(尤其理工醫農類組)
  4. 以自然探究實作的作品取代小論文
  5. 加入個人反思描述補足科系間的連結,呈現超越學科的能力

團體報告:

若自己在報告中貢獻較少,會很難展現個人能力。應如何展現個人收穫?

  1. 考量申請校系,若難以呈現相應的個人能力,應避免上傳團體報告
  2. 深入反思自己在團隊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克服團體共同碰到的困難

(未完整討論)老師提供學習單架構,學生呈現時是否要照單全收?如何取捨並呈現出個人觀點?

(未完整討論)比起高中老師的課程設計是否新穎,大學端較重視學生個人能力、學習過程的展現。

 

第4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本桌呈現類型形式:

綜整式學習紀錄專題式探究成果學習單

過程

  • 可以記錄研究遇到困難,以及改正的過程,紀錄歷程(小組討論、查資料)
  • 描述做報告的過程,多做說明
  • 具體量測結果如何,效果好與否的差別
  • 紀錄探索過程,證明自己是適合該科系的學生

素養能力獨特性

  • 加強在團體報告中個人的獨特性,用附加的方式說明個人在報告中的貢獻
  • 記錄研究遇到困難,以及改正的過程(小組討論、查資料)

脈絡 可以多著重脈絡的邏輯性

格式排版

  • 簡報可以有系統有組織的呈現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到什麼
  • 課程反思可以放在作品開頭
  • 條列式課程大綱及教學流程或是圖表標示重點,重點標號後接文字
  • 使用超連結的部份讓老師針對有興趣的項目進行閱讀

可能的困難

解方

學習單呈現上比較單薄,要如何增加其豐富性

  1. 附加自己心得反思,自行上網找尋跟學習單相關的資料
  2. 可以作為其他作品的補充、附件

如何才能證明該作品是學生親手完成

可以附上自己寫或畫的手稿,若手稿凌亂,在繳交前稍作整理再上傳或是重製一張

不知道條列式或圖表方式的重點整理要如何呈現?

  1. 簡要條列學習到的素養能力,再經由超連結連接到各部分
  2. collego的範例

小組報告是否有必要放在課程成果?若沒有,該如何呈現小組報告的成果?

因為能夠呈現出特定的方式,因此還是可以放在課程成果,詳述分工過程並且表現出個人收穫。為了聚焦自己的省思,可以將其他組員的心得部分刪除,再加入個人想法

簡報呈現與文書呈現大相逕庭,校系間是否有一致標準

文理組的差異:對於理組來說,簡報是個很方便、有效率的呈現方式,能夠清楚呈現出過程

老師的評語是否會影響到教授評判作品的觀感

如果老師的評語都是很負面的話,或多或少會影響,但也可能因此讓審閱者更加仔細看。學生應可自行決定是否對申請大學有加分作用

高三的學生若是想要補充高一的學習歷程,該如何是好?

是一個長時間過程的紀錄,提供了高三升學的素材,在升學的時候只能勾選三件,若作品不完整可以不選擇勾選

若是高二經歷轉組,會在學習歷程方面差異甚大(課程成果方向不同),該如何彌補?例如:從理組轉至文組

在升學檔案中有類似自傳的部分,能夠呈現報考動機,學習歷程並不是唯一

報告的簡報用螢幕錄製放在影音檔是好的呈現方式嗎?

  1. 若是有文件及影音同時呈現​會更好
  2. 可以自行判定適合的呈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