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4 台北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0724 台北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0724台北
上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老師) |
|
問題 |
解方 |
高中端 -學生 1.學生不知道呈現什麼? (還在探索、不知道如何聚焦,缺乏引導式框架) 學生的書寫能力如何增進?(心得不夠具體) -老師 2.不同科目怎麼呈現,尤其是部定本科(物理、國文)的作品呈現? 3.認證的標準?(要不要審核品質) |
1.老師提供引導性架構:發想問題、方法,反思 (1)引導性架構(比較適用在多元選修、社會探究、校訂課程): 架構(封面、摘要、目錄、內容、反思) 引導學生怎麼呈現學習過程、亮點 舉例-學習單字太多,抓不到重點,要重製精煉 -PPT會精簡,要賦予意義 (2)和課程脈絡連結作反思 >反思部分各科都適用 -列了提問,供學生作回答 -簡答題、一段一段式(如:此課文傳達的教學目標) (3)摘要書寫還是很重要 2.一般學科(部定必修)如何呈現學習作品? (1)物理:從一個實驗、給方向延伸。 (不要所有作業項目列入評分,可以有期末小發表,但有缺點,不一定所有學生適用) *學生主動性的差異 有些學校不計分可能就不做、不上傳 能力比較差的高中調整:鼓勵學生 「這麼做可以一舉兩得」,因為作業可以結合課程和課外活動、自主學習,跨領域各科做成一個作業。 (2)國文:課程設計中更多思考引導 Ex1可以讀完課文、介紹作者去思考延伸性問題;在短時間做一個作品(新詩創作) Ex2從課文主題出發延伸思考問題、找相應資料,不要只是資料堆砌 *在學期中設計小作業:各科加起來學生很累→ 不一定要計分,引導比較重要、學生有興趣再去做 Ex:國文課文的思辨(「羅生門」引導學生找兇手)邏輯推理的素養能力 (3)一般素養能力是各科都可以呈現的 3.認證標準 (1)只要作品是相關的就要認證不管內容如何 (2)老師給建議,修改權在學生,但最後讓他通過(若學生堅持不要還是要認證) (3)老師和學生說明自己的標準對學生的好處,說明意義、目標變得重要 (4)教育局提供更明確的指引 學習檔案的目標是什麼?教育局的立場? 是讓學生自己負責、還是要看見老師指導下的學生表現? |
大學端 不知道大學的期待、指引不清楚 |
希望提供大學端可以提供明確的說明 |
第2桌(老師) |
|
問題 |
解方 |
系統端
|
|
高中端
|
|
學生端
|
|
第3桌(家長) |
|
問題 |
解方 |
強制分類分組、探索性向: 1. 現行分群太早、太明確,如果學習過程中想轉換跑道,在特定類組缺乏學習資源,會影響未來選系 2.為了符合未來可能就讀大學系所的要求,學生必須到外面補習,增加學習負擔,必須學兩套東西 |
1. 是否考慮不要強制分組,改採不分組 2. 從國中就開始,進行較深入的性向測驗、有專業的指導與大學的科系作連結 3. 可以學習過去國中資優教育的運作模式,讓學生有開放學習足夠空間,提供充足的支援(軟硬體)。建議高中端增加性向探索的輔導師資,減輕現在老師的負擔。 4.自學生家長:先參與社會多一些探索自我的機會,延遲升學(政府有提供青年儲蓄專案) 5. 建議高中端、大學端可以設立範本提供學生多一些性向範本的指引 |
大學端選才與高中端教材的落差 1.同一類組的大學端科系參採的科目不一,例如數A、數B,讓高中端選修無所適從 |
大學端可以多參採學生為什麼選擇這個科系的動機,而非學習專業結果成效 |
學習歷程 1. 學習歷程檔案的選擇上如果沒有選到未來想念的科系的素材,是不是會造成升學上的吃虧(質疑:透過多元選修,能否補足這塊) |
1. 學習歷程上傳檔案容量既然有擴充,可以讓學生後階段若有學習性向的轉變,可以把學習成果上傳至學習歷程以呈現其變化 2.高中端開放跨類組選課,以利學生探索性向 3.建議學生在國中時就可以稍微操作學習歷程的上傳,以免未來無法適應,較有利於銜接 |
第4桌(學生) |
|
問題 |
解方 |
作品呈現 1.想要呈現的作品很多,不知道怎麼呈現重點,是否需要額外美編? 2.團隊作品組員付出心力不一,影響整體成果、大學教授如何看出個別貢獻?教授可能會認為團隊溝通能力不足 3.老師給同一個模板的情況下,如何呈現個人獨特性 |
|
學校資源 1.查找資料困難,學校調書時間很長 2.電子資源不足,無法使用線上資料庫 3.上述問題老師無法給予協助 |
|
學生自主性與老師介入程度 1.老師要求使用特定模板或格式 2.老師給的指引方向不明確 3.老師強制要求作品主題和呈現方式 |
|
自主學習計畫 1.自主學習時間被挪用上學科課程,學生須額外花時間執行 2.學生沒有方向、不知道怎做(沒有明確興趣) 3.自主學習環境與秩序不好 4.自主學習的呈現是否一定要跟學科知識或大學科系有明確對應? 5.學校給予學生格式限制,無法自由發揮 |
|
其他 1.做在地社區相關的計畫時,會遇到許多不友善的情況阻礙研究 |
|
下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 |
|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
|
共通的做法:主題明確、有清楚看到過程、能力(團隊合作、獨立思考、資料蒐集)、個人反思 喜歡/可調整的做法: 1.簡報檔如要完整呈現,需搭配文字說明。口頭報告投影片字不用太多、大標題列出 2.主題可延伸,要再聚焦,可以列副標題、關鍵字,但要經過整合、凸顯重點 3.有些過程的說明、脈絡性要再具體,可提出學習前後的比較 4.要看出學生自己資料的整合跟詮釋(概念本身與自己的吸收之間)、自己分析與反思(與台灣現象連結) |
|
可能的困難 |
解方 |
1.許多的資料中,高中學生如何去掌握、呈現清楚的脈絡?(共通性)內容要包括哪些項目?
|
1. (1)老師透過提問、追問的方式刺激學生進一步思考研究問題、脈絡。如:問「為什麼?」 問題可以具體化,調整為提供學生實際的案例、作品,並透過分析這些作品學到如何寫出更有脈絡的內容。 (2)重點呈現脈絡:為何做這樣的作品?呈現前後比較的差異 (3)製作作品共通性的公版說明,透過表格幫學生找到呈現方向,學期一開始就給學生 (舉例:課程名稱/選課動機/期待/學習與收穫/延伸學習/紀錄) *公版只該提供學生引導性的思考架構,學生可以加入自己的創意、自主 |
2.如何引導學生做出完整有反思性、獨特性的報告? |
2. (1)摘要:透過摘要看到個性特質、能力、對某方面的熱情 (2)老師以學生作品為例子,向同學說明「反思」如何展現在簡短文字中 (3)報告裡的總結心得要和百字心得結合 (5)用課堂內容帶領學生培養反思性(課文思辨) |
3.不同學生能力差異如何調整做法?不同學生需要的引導程度不同 |
(1)在講解、解釋時提供不同門檻的標準給學生參考;適性發展引導學生 (2)引導學生展現學習重點,做整體的時間規劃,不必面面俱到、如實呈現高中三年的所學 |
第2桌 |
|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
|
理想形式、做法
理想心態調整
|
|
可能的困難 |
解方 |
|
(1)組內、班內互評機制、同學評語的採用 (2)個人呈現加入對其他組員的感謝或團隊合作的想法 |
|
1. 2. (1)檔案中具體說明主題發想的創意歷程、如何解決困難、執行過程的記錄與心得反思>>應以作品介紹自己 (2)高中老師設計課程時,加入運用課程所學來連結自身(例如介紹自己、闡述學習到的東西...等) (3)同學選擇上傳作品應以自己有關的為主>參考不同科系的概述 (4)著重呈現學習過程,提供同學充分發揮的空間,不限於文理組 3. (1)課程講師先提供範例或模板,並鼓勵學生從中延伸創造自己的獨特性,以免大學端看到的都是一樣的 (2)相關簡述的撰寫:開始做就先鼓勵提出具備吸引力、影響力的簡單想法,(100字)5W1H簡單說明緣起、內容、從中的學習與省思 (3)詳實記錄過程,加上每個過程的反思 (4)參考目標系所要求,減輕焦慮與放鬆;在製作作品過程就選擇學生想要精進的能力多作著墨和努力 |
|
課程講師更充分說明多元選修的教學目標,學生亦應調整心態,更積極主動的認識相關課程
|
第3桌 |
|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
|
1.教授評斷標準 (1)以觀眾的角度重新檢視作品:學習歷程沒有一定的標準,標準只有存在於填鴨式教育,可以思考一下從旁人的角度看這份作品,你會希望看到什麼?主題明確、閱讀順暢、有所獲… (2)展現獨特性:從大學教授看來,很多人的歷程檔案都很像,看不出作者是什麼樣的人、有什麼特質 (3)作品的邏輯性:大學端會習慣以寫論文的方式檢視作品,注重其中的:邏輯、思考過程、研究架構…等。 (4)作品呈現的素養、與申請科系的對應性:作品的要能呈現出學習心路歷程,呈現出學生從中學到的素養、展現了什麼人格特質,與所對應的申請科系相不相合 (5)學生及其作品真實性:面試的時候就一目了然,該作品與學生是不是搭得起來,寧願看起來粗糙,也不要過度粉飾 (6)專業能力的展現 2.教授評判實際狀況:要一次看很多資料,不會記得第一階段的學生有什麼特質,二階時只會看重點筆記來回顧,面對龐雜文字時無法快速找到重點🡪一目瞭然、圖文相輔相成 |
|
可能的困難 |
解方 |
|
|
|
|
|
ex:顯而易見的目錄、利用一個篇幅就呈現出這些學習軌跡
|
第4桌 |
|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
|
共通性 1.作品第一頁有一個課程摘要(簡介)與省思(學生的學習),讓教授可以快速掌握作品重點 -如: 課程簡述... 內容概要... 心得省思... -文字陳述上要清楚說明、明確舉例 -內容可以條列式 2.心得說明應該要明確說明、也可以搭配舉例(避免只有情緒或感官上的敘述) -可書寫課程對自己的具體影響、學習 -每一種表達工具都是平等的,重點還是內容的整理 3.呈現個人特質 自然探究作品的呈現(For整學期實驗紀錄的綜整) 1.重視完整性 -第一頁摘要簡介跟省思 -內文搭配手寫稿、重點摘要以及實驗過程照片 -實驗過程省思應具體陳述或舉例,例如「控制變因的部分不夠嚴謹」,可以具體說明哪部分不嚴謹以及思考調整的過程 -不完美的成果可以呈現,重點在於可以說出學習、進步的過程、思考過程 實作作品(國防AR作品) 1.書面呈現形式:重點呈現過程,說明製作的心路歷程、學生的學習,文字表達上需要具題說明/舉例 2.可以附上實際產出的作品連結(重點還是放在文字敘述上就能引起注意) 3.有創意的呈現過程,例如搭配流程圖說明,呈現思考路徑
課堂的學習筆記(生物) 1.呈現學習熱忱:不單單呈現學習資訊整理,要呈現個人想法,例如針對自己學習過程中有興趣的主題多加說明、舉例、學習省思 .整學期多主題的學習紀錄縱整(經典閱讀) 1.亮點:不同學科獨立主題之間的關聯性 |
|
可能的困難 |
解方 |
1.數學科課程作品難呈現 |
建議可以與生活經驗的結合 例如:以數學閱讀為例,可以說說如何把書中的內容應用在生活中,例如:藉由讀書可以怎麼評估自己要不要當一個youtuber |
2.無法從作品中看到學生的個性、特質 |
建議可以多加入一些學習心得、省思、用自己的視角作課堂概述 |
3.筆記報告內容會不會不夠,要發展成小論文比較完整嗎 |
重點在於呈現內容而非形式,可以把重點放在凸顯個人特質、學習過程的省思、學習熱誠,不一定要發展成完整的小論文 |
4.具體如何在過程呈現素養性能力 |
暫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