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1 北北基場海報成果
2023/10/21 北北基場海報成果
上午場海報成果
第1桌(教師) |
|
問題 |
解方 |
學生端 學生程度差異大,如何協助後段同學?
|
教育部/系統端 除了仰賴高度書面寫作能力的審查文件形式之外,也開放提供口述管道(例如:錄製影片、圖像、作品集等)上傳至平台。 |
2 高中端 實驗教育機構缺乏學檔各種資訊(平台操作細節) |
|
3 高中端 缺乏實作指引、案例分享,大家都只講方向,如何蒐集更多具體範本? |
提供具體範本平台給老師 教育部端 不只是提供一個方向,(導師)需要實際範例,尤其是歷程、心得和反思。希望可以多提供類似凡鳥手札、作伙做學檔之類的歷程範例共享平台。 |
4 大學端 大學校系對於學習歷程的評分細節不明(沒做但高分),對於高中端學生來說無所適從,打擊亦大。 |
教育部加強督導校系確實審查 |
分科測驗考/不考國英 ➽ 本組立場傾向建議『恢復』原本考國英 以學生角度,教育部原意是為了減輕學生負擔,但只考一次,學生壓力並不會縮小,所以本組建議有兩次機會。 以老師角度,國寫佔的比重過高,對於寫作能力差的學生來說,學測較為不利,希望可以有第二次機會。 |
配套措施 研擬分數尺標的轉換機制,讓學生可以再考一次分科,擇優二擇一。 |
➽ 此題與「大學端想不想要在學測就招考到大部分新生」有關,需從長研擬。 |
第2桌(學生+家長) |
|
問題 |
解方 |
不知道要如何撰寫、準備內容 國文有學習單,但做了但不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也不知道做得好不好 |
希望老師可以協助批改,給專業建議 譬如自然實驗過程以及結果,語句的潤飾 作品的實際案例:英文訂正的過程、學科的了解 → 只能告訴對方自己扎實的知識/基本功 加強資訊能力,如 excel, word, ppt 學校高一有資訊課,但不是會打字就可以,還需要其他的操作能力,如何用工具輔佐去呈現自己的資料也很重要 作品要記得備份 |
時間壓力 高三時間都被切割 |
每一次月考各完成一件:有充裕時間讓學生繳交,老師也有充裕時間修改。 高一、高二跟著學校腳步走,準備學習歷程檔案比較不會有壓力 |
尚未確定科系、分組志向前該如何準備作品? 做的與未來發展不同如何解決? |
選一些文組理組都可以有關連的 ex. 程式語言 多去學習其他不同課程,文理組課程都會有,讓學習歷程檔案可以有東西撰寫 |
家長資訊不了解產生的焦慮 上傳內容不相干,會不會影響未來選擇的類組 作品內容不知道要寫的多專業 - 過程怎麼寫 |
聽生涯規劃、去Youtube上查 家長日老師會講解 學校會有統一的說明會 家長心得:事情來了再一步一步解決就好,不用緊張,時間到了就會知道 |
分科測驗考/不考國英 支持: 可能因為狀態不好,而導致原本成績好的人無法表現真實實力 |
反對: 認為沒有必要再考一次,範圍太大且不知道什麼時候決定要考分科。也認為可以減少學生負擔。 有學生認為自己國英成績不太好,學測比較簡單,希望參考學測就好了 學測顧好國英、分科衝四科主科 其他:有些學校會參考學測成績,所以還是要針對申請學校準備考試 |
下午場海報成果
第1桌 |
|
給高中端的方向與建議 |
|
一、如何幫助高中生探索以定向? 二、如何幫助高中生在既有的考招時程中提前準備? 三、如何幫助高中生呈現自己的獨特性? 四、其他方向與建議(城鄉差距、在校成績等) |
|
可能的困難 |
解方 |
一、如何幫助高中生探索以定向? |
|
學生缺少未來大學專業藍圖的刺激 增加刺激 刪去法,排除厭惡的領域 |
高中老師、家長: 除了中文資料之外,還有外文資料等 從時事探詢有趣的議題,甚至是新的議題(從covid-19的事件,申請公衛領域的高中生暴增,有些學生的分享甚至驚艷到教授) 提供導引 資訊很多,取決學生投入的心力: |
二、如何幫助高中生在既有的考招時程中提前準備? |
|
高三才抱佛腳 前提:大學生、高中老師等多方參與者都提到『提前準備』的重要性
缺少面試經驗的資料 (尤其是新招考的系所組別) |
家長參加學校舉辦的說明會之後比較知道如何導引 考試面試經驗上,可以參考其他校系的經驗分享,因為各校系之間沒有差太多。但各科系老師的專門研究領域有獨特性,特別建議考生可以深入了解 參加大學校系營隊不需太多,但參加營隊可以了解校系的內容 網路上亦有一些分享可以觀看。 |
三、如何幫助高中生呈現自己的獨特性? |
|
製作學檔有委外的現象(格式固定) 範本參考、引用:大部分學生是自己完成,也會有學生互相協助增色。 學術倫理 |
應親自製作學檔,不委外 參考範本,但考生應主動意識到避免太過於制式化。 從高中開始教學術倫理 高中生可以學習「有意義的改寫」 |
學檔如何展現個人獨特性? 沒有直接與申請科目相關的「跨領域報告」,或是在定向前的作品,如何連結申請科系並凸顯自己? |
多方涉獵,累積個人經驗 有意識地思考自己與他人的差異為何? 例如:運動社團經歷未必相關並沒關係,只要可以呈現個人獨特性即可,可以加強相關經歷對於人格或素養能力(例如:團隊分工、組織能力等)的著墨
就算與申請科系無關,也可以上傳可以凸顯個人特質的相關經歷(例如:安倫申請海洋科學時也有上傳文藝相關經驗,作為凸顯個人特質的佐證) |
四、其他方向與建議(城鄉差距、在校成績等) |
|
城鄉差距(文化刺激、教育資源少) 偏鄉:公立老師的介入程度過少 都會:私立老師或商業團隊介入 |
學校資源可部分補充家庭資源匱乏問題 大學審查端具有品質辨識能力,於審查過程中亦會考量城鄉差距: 對於偏鄉的學生,只要成績不要過低,會特別考慮。也可以呈現在地特色。 對於過度美化或揠苗助長的學生,大學端也未必照單全收。 |
在校成績、學校排名作為表現學習態度的篩選指標 |
審查端在意成績「整體趨勢」而非單一數值,反映學習態度的資訊 成績好好壞壞也不是好現象,大學審查端期待看見越來越好的趨勢 即便未採計的科目,直接說明放棄或沒興趣,未必是好的學習態度 如果只有學測考得好,但是在校成績中庸,審查端會擔心是不是補習效果而非穩定學習 根據研究,分科測驗招生的大學學習追蹤表現最差,因此大學審查端會期待在學成績的穩定性與進步幅度。 |
第2桌 |
|
可能的困難 |
解方 |
如何協助學生探索志願與科系? 如何補足知識真空、資源不平等的問題,同時又可以讓高中生進行職涯探索? |
長期:請教育部建立知識平台、高品質的線上課程系統 短期:利用現有資源運用,利用資源認識 先不要設限自己、多去探索,有明確方向後,可以更針對一項議題探索問題。並了解自己需要補充什麼、增加哪方面的知識。 一年級就開始進行志向的探測,如果學校老師有量能可以針對個別學生進行引導 增加選修課程的比例,因為對於缺乏方向的學生自主學習會不知道要做什麼。應該在一開始的課程增加選修課程協助同學找到發展方向,後面再增加彈性課程。 可以邀請當地相關企業到學校演講提供專業知識的基本觀念,學生可以利用基本觀念和社會脈絡結合,展現出自己有想了解的動機即可。 自主學習的課程目前有兩派建議: 高一就讓同學參加,自由探索 在高二,同學有明確的興趣後才加入 |
如何準備作品? |
可以有更多學習範本參考,許多同學在高三才比較能掌握製作技巧,因此若要在高三重做負擔會比較重。所以建議學校可以提供高一、二學生參考資料,讓他們在高一二有一個製作的方向,減輕學生在高三減輕負擔。 |
前期製作作品與大學申請上會差很多怎麼辦? |
興趣不明朗的時候放一些 general 的作品 ex. 程式、學習語言 但這樣很扼殺最一開始的探索 以金融系為例,大學教授注重兩大點:能力 & 興趣,如果將繳交的作品可能有三種類別 透過其他學科的學習資料,看出他們的基本素養,例如邏輯推理的能力。 全部都是理組作品 文理各半 全部都是文組作品 作品也不需要針對科系製作專業度極高的作品,可以從日常生活做連結 有相關的經驗會視為加分 ex. 理財觀念,不用艱深的金融知識 |
第3桌 |
|
給高中端的方向與建議 |
|
讓學生提前知道高三的忙碌,讓他們能夠提前開始準備,促進生涯探索 在高三安排學生與班導的個別面談 |
|
可能的困難 |
解方 |
生涯探索該如何進行?何時進行? |
高一可以廣泛探索,高二可以給一點探索的危機感,也可以和老師聊聊,把困難點聊開,高三可以串起自己經驗的關聯,做更深度的生涯探索和綜整 透過跟導師的對話,理解自己的在乎的東西,並決定未來要往哪一個方向走 可以透過科系博覽會、中午演講的方法,有科系分享(教授、學長姐)可以更認識校系。 |
怎麼給學習歷程的引導、協助? |
學生自己做初版給老師檢查有那些優點和缺漏,但不是每位學生都會主動讓老師檢查,如果有去老師的話,老師會協助補充、修改(像是段落編排),但老師面對眾多學生也可能無法顧及每位學生。 直接提供有哪些內容、架構,上課的方式、內容很多,可以用主題串聯,有提供架構的情況下,學生通常可以做得不錯。(有同學認為幫助不大) 在課堂中納入反思的章節,如:讓學生進行ORID寫作 班導協助選填志願 |
怎麼樣讓學檔更有意義? |
培養非主要學科的素養,如:團隊合作和溝通協調 |
大學端想看到什麼? 怎麼在學習歷程展現認真 |
在乎過程,希望可以看見認真、學習態度,也有部分教授在乎同學的多元面向。 高中端認為學習歷程是為了更好展現學生如何達到這個成果,但要認真上課,才有機會做好反思及成果 完整呈現在課堂裡面的歷程,過程中的圖片紀錄、學習單、文字描述,跟反思的內容,如何解決遇到的問題 |
特殊選才的期程? |
希望將特殊選才時間壓到11、12月甚至寒假,可以讓各校的時間密集一點,讓師生有更多討論、製作的時間,學習也會更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