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5 離島場海報成果

2023/10/15 離島場海報成果

2023-11-06

上午場海報成果

第1桌(身分別)

問題

解方

模板問題:

  1. 大家都是類似的模板,怎麼去更凸顯特色?
  2. 學校沒有提供模板對於比較弱的同學較難以理解如何撰寫?



  1. 竺霓:提供給同學作伙做學檔給的五大要素給同學骨架,以及提供給同學範例,讓同學自由發揮。
  2. 這可能跟同學的積極性有關
  3. 同時也可以透過參加大學端提供學習歷程檔案研習營隊,提供更多的資訊、架構,以及活動參與可以上傳。

  事前宣導、資訊問題:

  1. 學校一開始的宣傳太過於籠統,學生無法掌握製作方向。
  2. 學生資訊能力落差太大。

  1. 老師方:
    1. 一週全校一起說明,第二週、三週有課指施入班指導,之後也會有表單讓有問題的同學可以私下詢問課指師做技術指導。事前宣導部分可以再完整一些,讓學生與家長有安心。
    2. 同時學校有架設網站,將過去三年的相關資料放置於網站上,同時也有使用作伙學的資料,讓學生與學生家長參考,但同時因為需要的資源很多,因此也希望教育部可以多宣傳政策讓學生及家長減少擔憂。
    3. 希望教育部可以多讓學生及家長認知高中政策面向與國中的不同。
  2. 學生方:老師可以多一點課程上的引導。
  3. 可以延續上一個解方,透過網站讓學生遇到問題時可以在網站上檢索相關資訊。
  1. 自主學習
    1. 因為引導學生有自己的動機需要有一定時間,但同時製作上與修改上仍需要大量時間製作,在一個學期中就執行所有調查研究完成與探索有點時間上的困難。
    2. 同時對於高中生來說在過去沒有論文撰寫相關訓練,因此對於他們會感到恐慌、對自己要求太高。

  1. 時間段拉長、分段探索(高一彈性課程、高二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時間段拉長,一開始先以學校行政力集中爲學生做準備。

老師:高一主推彈性課程,讓學生多聽講座、不同方向的主題。接者讓同學在高一下可以確認自己的主題發展,並讓自己尋找自己的老師、題目、指導人。


學生:可以分學年引導學生製作學習歷程,才不會對於學生負擔太重。

      b.透過國中國小課程幫助學生培養先備知識和能力,不過這部分須考量國中國小課程安排。

  1. 國中
  1. 國中階段活動參與無法上傳到高中學習歷程檔案

  1.  開放同學上傳國中時的課外活動經歷
  2. 教育部在宣導相關政策時就明確讓大家知道不能上傳國中時的經歷

 

下午場海報成果

第1桌

給高中端的方向與建議

學習歷程自述須符合系所方向


具體來說如何呈現「真實性」,說服審查端自己對該校系真的有興趣?

基本上會站在相信學生的立場

學生的「反思」是判斷時的重點,能夠清晰的描述經驗細節和做出連結即可

面試上社會科學系所常問到時事相關的問題,學生對相關內容保持關注更能說服審查端自己對相關領域的興趣

「自主學習計畫」有相對應的內容更具說服力


社團經驗或出國等活動需要附上和關注的是「反思」,單貼上經驗本身並不會加分

可能的困難

解方

大學端的要求還是比較複雜和模糊,不知道要參考哪一個?

以科系需要的專長為重去收集資料,例如該系的「課程地圖」,並有深入的了解,在未來規劃中納入具體的課程規劃會比單純描述

怎麼把作品的量精簡和濃縮呈現?

呈現的兩個面向:

排版上善用「摘要」和「目錄」,目錄和內容頁數之間有連結

內容上建議內容需注重「整合性」,一份檔案有一個重點就足夠了

最開頭先放上綜合性的敘述

到底學生是什麼時候把學習歷程完成的?性向跟目標怎麼媒合?

用省思清楚說明學生性向的轉折,翻轉的理由和論述符合系上的理念即可

學生時常參考學長姐的範本,時常產出相似的內容和敘述邏輯,較難給留下深刻的印象?

架構雖然相似,但內容能表現出對校系課程更清晰的安排,或有更獨特的實際個人經驗,依然可以在作品的比較中勝出

「自主學習」要求導師和專科老師的配合和額外付出,對學生壓力和高中端教師的門檻較高

相關素養能力(如文字論述)需要較長時間培養

高中端不一定有對應專業知識的相關資源

資源方面的問題較難解決

大學端審查上不會過於要求專業知識,會以高中既有的學習範圍為主,期待的是學生對相關領域知識的連結思考

看重報告中的素養能力,如「團隊合作」等

 

第2桌

給高中端的方向與建議

江梓瑋老師:


呈現跨學科的素養能力很重要,比起凸顯自己有哪些活動或競賽經歷、得了哪些獎,更重要的是強調「團隊合作」、「溝通表達」等在基本學科比較難表達的特質

因此,學習過程是很重要的,不過也並非是冗長的流水帳,還是應該講重點

真實性很重要,多一些內容解釋自己操作的成果比較有助於展現真實性

特別重視興趣熱忱、創意發展

大學是多面向的參採,不一定成績好就是最適合那個科系的,且重視同學學習過程的反思


張廖貴術老師:

讓老師可以快速了解學生的特點

在意學生的成績的趨勢有沒有越來越好,尤其在意自然基礎學科表現

同樣注重真實性

課外的競賽、英語測驗等有加分作用

學習歷程檔案的重點不在美工,而是呈現優勢

可能的困難

解方

對於高三看到學側成績才決定要唸社麼科系的同學二階會比較吃力。

成績出來後可以先刪掉沒興趣、再依據生涯目標做選擇,也可以去找老師和朋友討論。想辦法找關聯性,即便之前上傳的東西都沒有用到,也可以透過後來整理pdf檔案放上去。

重點不在於如何呈現,而是越早找尋到自己的志向。與其選擇包裝方式,重點應該是著重在找到人生方向,除了學科以外應多探索、啟發自己的志向。


確定志向的管道:

應該多一些大學跟高中系所的交流,讓高中了解各個系所的出路是什麼(例如:大學端提供營隊到高中講解科系主要發展職涯以及教學內容,希望大家在意兩端的連結性

三面向思考:家長態度、個人興趣、環境機會

基本學科的學習來看對哪些科系可能必較擅長、比較有興趣。

高中端也可以利用高一生涯規劃課、111九大職能測驗、興趣測驗興趣和性向測驗以及 科系測驗等管道,協助學生了解未來志向。

如何去挖掘和在作品中呈現個人亮點?

時間安排很重要,可以藉由長假去豐富自己的課外活動經驗,藉此累積更多經驗來包裝自己的學習歷程檔案。

若剛好自己有興趣的領域沒有相關的營隊或活動可以參加,透過網路自學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一方面可以展現對於相關領域的熱忱,另一方面也展現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校的課程會越教越難,難以呈現自己成績有上升趨勢

成績應該是相對的,如果教得越來越難其他同學應該也會受到影響

基礎學科是基本門檻,大學端(設計系)會比較把學科類參考用。還是要看申請系所所在意的導向準備,例如醫學系會較在意學生的成績。但對於多數大學是以綜合來看。

即便成績沒有很好,也可以透過自己的論述解釋成績分布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