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台北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0925 台北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2021-11-08

0925台北場

上午場海報彙

第1桌(老師)

問題

解方

老師對作品呈現方式的掌握不足,也不確定大學端會著重的內容,難以設計作業幫助學生準備作品。


【難易度】作業難易度難以拿捏

  • (自然探究)作業難易度設計上,自然組、社會組的學生無法一體適用
  • 設計得太簡單的話,作品容易變成資料的堆疊。如果設計的太複雜,學生難以達到老師要求的細節、版面設計,成果參差,且上傳意願不高
    • 難易度的影響 : 學生傾向挑較容易製作的科目上傳,但是較難包含足夠的學科知識、展現創意

【豐富度】

  • 希望可以設計出更有創意、多元的作業,但可參考作品不足

【難易度】

  • (理科老師)

希望不同科系的大學端教授可以分享自己想看到的作品類型(重視的部分是什麼,實驗記錄?學科知識?基本素養?)

  • (文科老師)

1. 差異化學習,將作業分成三種層次的完成度(基礎、中階、進階),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時間和能力拿捏完成度

2.盡量提供細緻的作業指示,引導學生製作,若學生無法完全達成也沒關係

**老師認證:只要確認是學生在課堂中完成的就給過(如果用外部連結,有事後改動的疑慮,就會退回去)


【豐富度】

  • 舉辦研習,讓老師互相分享設計作業的經驗。希望能針對學習歷程檔案的設計(而非制度說明、政令宣導)做教學與分享,並看到其他老師設計的作業
    • (例如:全中教舉辦的研習)可以用世界咖啡館的形式,讓學生互相討論作品
    • 由學校行政處室推動校內老師間互相分享
  • 讓學生參與校外比賽、活動,若得獎的話可作為多元表現作品,沒得獎的話可作為課堂認證作品,增加作品豐富度
  • 實際學習情況和作品呈現內容有落差(例如:學生上課很認真,但做出來的作品,卻無法展現他的優勢)
  • 把上課內容加工,加入前言後語、強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呈現出完整學習歷程

(老師提供的範例 : )

  • 百字敘述
  • 封面
  • 前言
  • 大綱/目錄
  • 動機/目的
  • 過程
  • 難點(分面向)
  • 難點的解決方法
  • 未解決問題的未來發展方向
  • 後語(心得/反思)
  • 學生資訊能力落差大(例如:有些學生不會掃描、不會轉檔等等)
  • 課堂老師應具備基本資訊能力,協助學生處理
  • 鼓勵同學之間互相協助
  • 教師提供外部資訊 : 把相關教學做成QR code供學生參考、蒐集youtube教學影片提供給學生
  • 預留一兩週的課程時間在課堂中進行資料處理

 

第2桌(老師)

問題

解方

  • 學生端

1. 學生對學習歷程制度不了解,學習動機不足,期望有個樣板可以參考

2.學生活動多元繁雜,製作學習歷程時間不足

3.性向明確與不明確的學生製作的學習歷程檔案品質差很多






1. 

(1)校內會有學習歷程共備社群,會提供他校較優良的學習歷程要點指示,實際上對學生有幫助

(2)引進校外資源,舉辦分享會,由校方與學長姐分享學習歷程的製作經驗


2.

(1)由教師協助學生於課堂中將學習歷程製作完畢(提供硬體設備),減輕負擔;教師要嘗試降低教學密度,留時間給學生作學習歷程,例如:不開第8節,多保留點自主時間給學生、保留完整的課程時段,安排學生至圖書館製作學習歷程

(2)課程設計安排期中報告、或指定作業,讓學生有更多製作學習歷程的素材


3.由老師(校內、校外)提供更多實作、執行的經驗,有助於學生探索對該領域與自己的契合程度

  • 系統端

1.僑生換證會導致系統端有兩個帳號

2.系統合作廠商大量遺失


1.內政部與國教署應有跨部會的合作

2.教育部應有作為重拾親師生的信心;提醒學生備份檔案;提供與教育部反映意見,並由較公權力向廠商監督、施壓的管道;由校方直接與廠商溝通

  • 大學端

1.三重二不原則重視校內成果,但參採比例有多高?校內競賽與校外有公信力的競賽對於升學的幫助有沒有差別?

2.大學端對於學習歷程的審查標準?


1.可能要等108課綱新制度實際走過一輪才能進行更實際的討論

2.

(1)高中端與該校落點較密集的大學締結策略聯盟,實際去了解大學端的招生標準

(2)提前讓高中端知道大學端的評分標準、審查介面

  • 高中端

1.教師品質對於學生學習歷程品質的影響很大,如何把關教師品質?

2.多元彈性選修課程(不限於此類課堂),如何提升學生參與意願,從中探索興趣?


1.透過研討會、說明會、研習會增加老師學生對學習歷程的知能

2.由校內學習歷程執行小組規劃、設計相關的引導,會對於任課教師在協助學生融入課程時有較明確的方向、也有助於降低家長的不安全感

 

第3桌(學生)

問題

解方

  1. 檔案上傳後即無法修改
  • 經過認證後的檔案就沒辦法修改(例如錯字),擔心影響大學審查結果
  • 沒有辦法帶動學生自動自發的在三年中完成歷程檔案
  • 高一不夠了學習歷程檔案高二、高三會不滿意當初的作品,無法修改只能呈現不完整的作品

  1. 分段修改歷程檔案,在高三最後有修改、整合的權利

  1. 開放重新上傳


2.檔案勾選三件的上傳限制

  • 只選三件無法完整呈現學習過程
  1. 只能上傳三件的情況下,可以開放整合不同學期的小的作品,變成連貫的作品

3. 學習歷程檔案的資訊不足


  • 高一可能不知道如何做
  • 以前只放獎狀後來才知道需要心得、反思
  • 老師、學校沒有傳達清楚相關資訊





  1. 積極關注新課綱、學習歷程的資訊
  • 參與大學、教育部舉辦的座談會

但需要提升普及率、傳達內容完整性


       2.實際操作

更可以了解「心得、反思」的意思,實際做出作品和老師交換意見,也要靠自己摸索、實際體會


        3.「試上傳平台」

  • 學生上傳一個檔案讓大學教授給予真實的回饋提供大家參考
  • 依照學生的校系選擇分校系方向:美術類、理工類.......

給自己想上的校系方向的教授做評論

  • 自己找網路的資料因為是第一屆也沒有範本參考

但沒有範本可能也讓學習歷程檔案充滿可能

4. 不知道排版美編是否符合大學端期待


  • 高中老師可能會指定檔案的形式:文字檔、海報、ppt……
  • 高中老師的意見也常常都不同
  • 字的大小、字體缺乏一個參考的標準
  • 不知道美編要做到什麼程度
  1. 尋找網路上的排版資源
    • 例如canva、各種模板
    • 但每人使用的熟悉度有差異
  2. 可以看網路影片學習以自己看的舒適為主
  3. 某些作品可以參考小論文的字型、架構
  4. 花心思美編之前內容也很重要
    • 排版簡單、舒適以內容為主也可以
  5. 作品中加目錄
    • 讓教授可以馬上抓到重點,有時間也可以細讀

5. 上傳期限太短


  • 學期末需要準備段考,沒有時間準備
  • 可以上傳的作品老師可能在期末才出,或是要統整整學期成果,所以也難提前在學期中準備

  1. 期限延到暑假後、寒假後
  2. 有線上教學經驗後都有老師的聯絡方式、雲端平台沒有聯絡困難

6. 高中老師對課程學習成果的作品影響很大


  • 每個老師的作法不同
  • 每個老師帶的認不認真會影響學生的作品
  • 老師可能會規定要上傳什麼(例如硬性規定自主學習時間會要做的事)
  • 加強老師端的培訓
  • 減少不同老師指導的落差
  • 提供老師該如何指導歷程檔案的清楚指引甚至規定

 

 

第4桌(高中學生)

 

問題

解方

  1. 不確定該用簡報還是文件檔呈現?(如果提供文件檔怕會太正式,或是太無聊沒辦法吸引教授閱讀)
  2. 文件檔要如何吸引教授閱讀
  3. 要怎麼吸引教授點擊連結
  1. 根據活動性質區分,如果有主題性的會選擇用簡報呈現,也可以在簡報中加入連結;但如果是比較正式、學術性活動,則會用文件呈現
  2. 在文件檔中,用不同顏色、字體大小把重點呈現出來,可以更吸引審閱者的目光,並且放連結呈現完整的學習成果
  3. 在連結下方備註說明,讓審查端更有點擊動力

  1. 多元表現上傳時有固定格式,需要填入日期或是檢定資訊等等,但一次只能填入單個檢定或活動,沒辦法加入一些個人的反思,或是將同類別的表現統整
  • 希望系統在多元表現上傳區能夠依照類別上傳,不要有固定的格式讓學生一定要按表格填寫,可以依照類別區分(例如:競賽類、檢定類不同領域的多元表現),如此一來,就能更完整呈現想表達的內容,也能讓學生有事後統整匯集的的機會。
  • 在系統端修正以前,可以先把多次檢定紀錄彙集成單一檔案,上傳在"其他"的欄位

  • 學校不一定會積極協助學生製作學習歷程檔案,且不同學校之間對學習歷程檔案的要求、作法不一致,容易混淆學生,讓學生無所適從
  • 學校沒有提供足夠關於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的資訊,常常只有提供關於系統如何使用或是簡報供參考,導致學生不清楚製作方向
  1. 比較沒有主題性的共同科目,會不知道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的方向
  1. 學校可以多提供資源(辦講座或是教育部的資料等),讓學生有能力可以製作出自己的學習歷程檔案,但並不是直接給範例讓學生模仿
  2. 希望在各科課程開始前提供該學期的課程主題和製作方法,並給予學生明確的方向

  1. 大學端課程學習成果至多參採三件,但是只有三件作品很難體現出完整學習過程(例如:申請理組科系時,社會領域的作品做的很好,卻沒有足夠的件數能夠繳交)
  1. 本組希望參採課程學習成果總件數能提高至6件,一致認為這樣較能夠完整呈現出學習歷程。

 

  1. 多元表現的參與(例如:營隊)不知道該怎麼呈現出學習歷程
  2. 如果是自行尋找跟課堂相關的內容,並製作成報告,不確定該上傳至課程學習成果還是多元表現?
  1. 多元表現的呈現,可以先透過word記錄過程,到最後再視情況決定要用簡報或是文件檔呈現
  2. 如果是課程內容的加深加廣,並且老師願意幫忙認證,則可以上傳到課程學習成果的欄位

 

下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一)大原則、共通的作法

要完整敘述的部分:作品內容(但配合目錄、摘要和關鍵字,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重點)

要精簡的部分:系統端百字敘述


過程

  • 呈現老師引導的過程、遇到的困難、解決的過程
  • 高三的作品中,可以在附錄援引高一、高二比較不完整的作品做為對照,呈現三年間的進步幅度
  • 利用「覆盤」的技巧(如:KSS、GDD、4L的檢討步驟),檢討自己做作品的過程
    (可穿插在作品中,也可以放在心得反思部分)
    • KSS: Keep, Stop, Start
    • GDD: Good, Difficult, Difference
    • 4L: loved、learned、lacked、longed for

完整性

  • 除了原始的課堂作業掃描檔,另外加入完整的架構,包含封面、目錄、前言、心得等等
  • 可以說明作品是花多少時間完成,讓教授可以衡量學生能力
  • 說明作品內容未來可以如何應用在生活中

獨特性

  • 加入具體的個人動機,說明這個作品對自己的意義、重要性為何
    • 題目的選擇 :  老師指派題目? 自己選擇的題目?  老師是否有給予選項? 

→雖然課程學習成果經常是老師指派題目,但不要只說「是老師叫我做的」,而是要說明自己為何同意老師的指導

(ex.這個研究在科學史上的重要性、自己生活中的觀察與應用)

  • 這個題目是否吸引你?
  • 和自己過去的生活經驗有何關聯?

素養能力

  • 除了學科知識(如:英文),也要呈現自己自發學習的過程、自己的能力是如何培養出來的(而不是因為自己擁有很多資源,才擁有某些能力)

 

(二)不同作品類型的作法

  • 實驗紀錄:
    • 例如:發想過程、參考了哪些理論或文章、最後是否有解決一開始的問題
    • 要說明研究緣起、問題意識:先備知識、科學原理,以及實驗的目的、想要解決的問題,讓非理科的教授或非專業者也能夠理解
    • 說明實驗的有趣之處、重要性,讓讀者也能夠對實驗內容產生興趣、連結
    • 不一定要花太多篇幅呈現實驗內容,把重點放在動機、「想解決的問題」

  • 課堂作品或比賽作品(例如作文、演講稿):
    • 除了上傳掃描檔,另外加入修正過程(可以列點,也可以用「立意、取材、結構、文采」的圖表來分析自己的能力)
    • 加入自己寫作文的動機,說明考試之外的實際應用,避免目標導向、為了考試而寫
    • 避免「為賦新詞強說愁」:除了呈現「文筆/使用文字的技巧」,還要表現出自己實際的想法、情感、內容,以及其他素養能力(例如:批判反思能力)
    • 請學生互評,也可以藉由分析別人的作文來展現自己的能力
    • 短期間完成的作品,更要特別注意呈現初期到後期的進步過程

可能的困難

解方

  1. 作業掃描檔上傳後解析度變低,造成閱讀困難
  • 把檔案較大的作品用連結的方式附在歷程檔案當中
  • 沒辦法掃描清楚的話,就把內容打成文字檔
  • 連結中的作品應強制上傳後不可再更動,以免造成教師認證疑慮

**大考中心應該明確規定/公告是否可以在作品中放入連結,以免造成公平性與認證的疑慮

  1. 課程學習成果可不可以呈現「個人加深加廣學習的內容」?(和多元表現的界線在哪?)
  • 只要老師有介入引導,就可以傳到課程學習成果
  • 但還是希望大考中心協助釐清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的界線,以利高中端進行作品上傳

 

第2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 本組分享類型:綜整式學習紀錄、實作作品

  • 共通要點及其具體作法
  • 格式排版將多頁分散的PPT內容摘錄濃縮在方便閱讀的頁面中,輔以文字說明,避免太過精簡而未見其脈絡
  • 反思心得:撰寫作品歷程中的心情轉變、排除錯誤發想及過程
  • 素養能力:作品展現申請科系所需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跨領域學習能力、藝術美感能力
  • 展現團隊合作能力除了照片外,也以文字描述過程及問題解決過程;團隊報告可以加入分工表來凸顯個人負責之處
  • 歸納能力:摘要出重點,以靜態展現動態作品
  • 過程將課程的過程描述完整,使人身歷其境,但呈現方式要簡潔清楚
  • 獨特性
  • 透過撰寫心得展現與他人不同的獨特性
  • 選題新穎能展現和他人不同之處
  • 利用課堂教師提供的原則指示,發揮成具有個人特色的報告、作業
  • 各作品類型
  • 綜整式學習紀錄(1件):
  1. 社會組的報告可以透過實驗設計呈現出科技思考的素養能力
  2. 社會參與之後得到的感想,如何脫穎而出獨特性
  3. 國際交流經驗之後的反思心得
  4. 如何呈現全面性及規劃能力,將重點呈現在有限的篇幅中是審查重點
  • 實作作品(2件):
  1. 過程完整呈現解決問題的過程
  2. 素養能力不同科系對同一份報告的審視重點不同,因可呈現出同學的特質
  3. 團隊合作的素養能力可以描述得更深刻,連結反思心得,若下次還有機會,如何改進
  4. 看似與學科能力無關的報告其實有很多發揮的價值
  5. 展現自我思考的作品優於精美具刻板印象的作品

可能的困難

解方

1.格式排版:

  1. 在報告裡置入許多超連結,會不會造成閱讀上的困擾?

  1. 英文報告在撰寫上,是全英文?中英並用,或者有其他更好的撰寫建議
  2. 篇幅的配置、字體大小
  1. 將與報告或學期成果有關的成果放在同一份作品內;將動態的作品成果整理取捨成靜態的重點後呈現

(有時候教授會沒有發現超連結,如點開來看可能會花過多時間閱讀該份作品,產生不公平)

  1. 大學端審視的重點在於該作品反映出的學生的素養能力,改寫課堂報告時的考量可以放在反思心得
  2. 格式字型安排應以教授閱讀順暢為主;PDF不要放太複雜背景

2. 大學端會期望報告主題深入研究,但課堂授課限制與學生能力有限

基於原課堂報告的延伸學習,以自己有興趣的主題並且自發性的製作,將該額外的學習成果報告再行上傳至多元學習成果作品

3.高中端有收到「百字簡介」很重要的訊息,大學端如何看待?甚麼是必備的?

百字簡介考驗統整能力:對該作品的簡介、分析及與科系核心素養能力的對應

4.自主學習計畫

  • 學生設定時間表與執行上有落差,可能導致與原計畫表不符,大學端如何看待?
  • 自主學習計畫一定要和未來申請科系有相關嗎?

1)試誤的過程、計畫調整也是很重要的過程,執行成果與原本目標設定有落差也沒關係

2)自主學習計畫是展現學生個人人格特質、素養能力很好的媒介;若內容太過艱深專業,大學端很容易懷疑是否有外力介入;製作報告前可以搜尋有興趣科系領域在乎的素養能力,以作為撰寫報告、設計計畫的參考

5. 成功作品vs呈現失敗嘗試過程?何者較為重要?

自主學習的方式建議:主動諮詢相關領域學者、研究生的意見,將一件看似失敗的作品報告,轉化成能呈現出自主學習過程的新作品

 

第3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1. 具體呈現出與作品與學生個人的連結、作品的溫度

  • (林芃老師的「大學生了嗎?」)訪談作業中老師有指定的題目也請學生設計「自創題」,可以增加會議記錄了解學生如何發展出訪談題目

展現學生透過「自創題」想要了解的東西是什麼

  • 學生的心路歷程除了文字之外可以更多元的呈現
  • 加入訪談問題的修改過程、受訪者的心得回饋
  • 呈現製作過程中逐步對某議題產生興趣的經過
  • 在研究動機中進一步說明作品對自己興趣的連結(例如:從哲學的興趣引發去思考權力的關係,所以去關注衛福部對醫護人員的移動限制)

  1. 具體呈現團隊合作能力和合作過程
  • 團體型作業中製作分工表,表現出對於自己團隊角色的回饋,加入到作品當中
  • 學生的分工狀況,搭配會議記錄、互評表都能更讓教授更清楚的參考
  • 遇到合作的困難也可以多呈現

  1. 具體呈現做作品的心路歷程轉變
  • 從研究動機開始,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要做這樣的作品、自己的作品解決什麼問題?什麼問題還沒有解決?

  1. 作品的完整性
  • 摘要、正文、引述資料、百字自述等元素可以增加作品的完整度
  • 老師給予在內容安排與美編上的指示
  • 老師提供完整的範本,可以讓迅速學生掌握要點

      5.摘要/格式排版

  • 審查資料需要讓教授馬上可以看到重點,或許可以運用小標題等方式抓住讀者注意力,在有限時間內讓讀者看到重點
  • 排版原則:不要雜亂,字體、大小不要有太多變化,調整行距讓教授更能在電腦中閱讀
  • 自我檢視:問自己有沒有耐心將作品從頭看到尾

可能的困難

解方

  1. 在學習過程遇到的許多困難當中,如何選擇哪些是要在作品中呈現出來的困難、問題?(例如「時間不夠」這樣的困難該是否適合提及?)
  1. 時間的問題可能是許多作品都會遇到的,可以在綜合性的自述當中去說明自己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
  2. 舉例:從時間不夠作為出發反思自己和家人的互動關係

      2.學生沒電腦,或是沒有意識到排版會影響閱讀的問題

  1. 在高一時提醒不熟悉學生注意排版問題
  2. 提供學生排版範例、網路資源讓學生學習

 

第4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本組呈現作品類型包含:實作作品、小論文、課程活動成果

過程

  • 可以在coverletter(大綱首頁)寫出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以及該如何改進
    • 可分成to do(動機);doing(課程實際探索狀況)還有done(反思)三個部分
    • 內容應包含:想呈現哪些素養能力、為什麼選擇?選擇的理由為何?
    • 可以根據申請不同的科系有所修正,因為每個科系看重的能力不盡相同
  • 可以留下老師批改的過程和學生修改的內容,藉此看出學習歷程
  • 課程學習成果中要能看到長時間完整的學習過程,即使是失敗的作品也可以呈現出不同的能力,因為作品中可以看出同學在事件前後的差異、有哪些改變
  • 小論文時,除了作品本身呈現出的研究結果外,建議可以再另外用文字說明過程、遇到的困難、反思,幫助教授快速抓到表達重點
    • 作法:1.先列出學習動機 2.蒐集資料後,寫出完整的研究架構、研究分析及結果3.寫出資料來源

獨特性

  • 應描寫學習動機,來呈現個人特色
    • 根據個人興趣去申請適合的科系,藉此呈現出獨特性
    • 學生可自主性進行課外學習
  • 團體報告可以附上分工表,並描寫每一個工作所遇到的挑戰和學習到的內容
    • 為何選擇這個工作結合個人興趣和特質
  • 協助學生釐清製作作品的初衷、困難點為何?以及如何克服?
  • 反思心得中,特別標明或是花較多篇幅呈現學習到的事情。
  • 對科目進行深度探索,感興趣的就花多一點心力去探索

素養能力

  • 在作品中獨立出一頁,列點呈現所學習到的素養能力。
  • 運用檢核表,列出三面九項的素養能力讓審查者能更清楚學生運用的素養能力,若能搭配簡短文字說明(三句話左右)會更好。

反思心得

  • 可描寫過去到現在到未來的轉變
  • 心情式反思
    • 反思心得中有些許心情描述是可以的,但是仍需著重在過程、克服困難的描寫
    • 避免寫流水帳,在描寫心情的過程中可以多提到學習成長的過程

格式排版

  • 注意字體大小
  • 文件檔v.s.簡報檔
    • 簡報是大綱式的呈現方式,建議可以用更多文字輔佐說明(因為大學端審查時沒有口頭表述的機會)
    • 除了文字的輔佐說明外,也可以透過影音或語音

可能的困難

解方

如果作品是老師指派的,學生只是為了應付作業而缺乏實質的內在動機該如何呈現?

老師應該協助學生探索自我,或是讓學生擁有更多自主性,以提高找到動機的機率

以往都是告訴老師該怎麼調整課綱,去符合素養能力,但其實學生對於素養能力的理解是抽象的,學生很難知道要怎麼將素養能力跟作品做結合。

可以帶著學生一起看看素養能力有哪些,或者在作品完成後,讓學生互評、回顧,藉此把素養能力跟作品結合的更好。

尋找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的題目,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容易

未討論出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