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新竹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1017 新竹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2021-11-08

1017新竹場

上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老師桌)

問題

解方

系統端 

  • 檔案容量限制影響影片上傳

  • 規定最後篩選上傳件數較少(3件)限縮了未定向學生的方向
  • 系統容量

學生壓縮或精簡影片上傳,完整版再另外附上連結

  1. 限制上傳件數,積極鼓勵學生主動、提早去探索科系的方向
  2. 適當放寬允許更多一些的件數上傳,給教授從中自由選擇要看的作品

高中端

(一)製作過程引導

  • 科任老師沒有專屬時間做「系統性」的學習歷程製作教學
  • 擔任不同類組導師,擔心學生產出的成果內容對升學沒有幫助(ex.文組老師擔任理工類組班級的導師,如果對科系比較沒有幫助,還要上傳嗎?)

(二)介入與認證

  • (自主學習)師長介入與認證的程度(ex.面對被動、不知道怎麼做的學生,是否提供範本?)





(三)特殊狀況

  • 老師調離原學校,導致認證修改尚未通過的同學沒辦法再做指導與認證

(一)製作過程引導

  • 對學習歷程檔案在一開始就要有統一觀念原則的說明與建立(輔導室大學科系介紹、跨科目老師與班導師的合作)
  • 跨科目、跨領域的結合(ex.文學結合理工領域:科普文學閱讀)


(二)介入與認證

1.高中端老師對學習歷程檔案組成審查小組合作審查(ex.學生上傳作品後依照分類去作分流,英文相關有語文科的老師做初審複審..等)

2.自主學習鼓勵學生從主題結合APEC cyber academy 網站的幾項學習任務去做跨領域的結合

3.適時提供範本供學生參考

4.規定要求學生的進度,要求最後要交出完整的報告


(三)特殊狀況

  • 老師再私下一個一個找學生聯絡說明,但就比較麻煩~


學生端

(一)主題發想

  • (自主學習)主題發想不夠明確具體(ex.有興趣的方向太遼闊,對韓國有興趣是韓國的什麼部分?語言?歷史?旅遊?)


(二)科系方向探索

  • 過程中探索科系方向轉變是否影響申請(ex.自主學習計畫是否必須與科系明確對應)





(三)作品呈現

  • 要交有興趣的報告、曾經失敗的實驗、還是最後最完美完整的版本?
  • (化學科)除了實驗報告之外,如何用其他方式呈現證明自己良好完整的學習成果?(ex.從課程延伸出的小論文是否不夠忠實呈現原課程內容)
  • 影片形式的呈現侷限,難以看出同學的團隊合作與學習歷程的說明

(一)主題發想

  • 多跟老師討論,老師給予工具與方向(ex.指定書目),讓主題更加聚焦


(二)科系方向探索

1.階段性的定向,高一先確認文理組,再開始善用資源(ex.IOH網站)去更聚焦到特定確切的科系

2.自主學習計畫上主動與同儕互相交流分享

3.盡可能鼓勵學生還是去呈現比較一致性、對應到科系的主題



(三)作品呈現

  • 鼓勵學生即使是失敗的作品(ex.失敗的實驗紀錄)也可以多說明過程中的學習與反思心得,也會有珍貴的收穫

1.理科報告文字表達上可借重國文科的專業,跨科目的合作

2.紙本與投影片都準備,讓學生上台報告,互相交流學習

3.課程延伸之外的深究,可以放到自主學習或多元表現。

1.影片的幕後花絮中說明遇到的挑戰與解決的過程比完整的影片更重要

2.影片後面用文字的跑馬燈打上分工狀況與個人心得

大學端

  •  教授是否能夠包容學生探索的方向有所轉變導致上傳的內容並非全然符合該科系


目前沒有討論出解方,不確定大學端的想法

 

第2桌(家長)

問題

解方

一、「自主性vs.符合大學期待」的兩難

高中端

1-1 學習歷程檔案呈現上

  • 各校引導學生的方式不一,以家長的角度來說,會希望學校可以多告訴學生大學想看什麼,不要給學生太過度的自由

學生端

1-2 探索性向上

  • 想讓小孩自由探索性向,又害怕大學覺得不符合科系要求
  • 若性向改變了,要如何呈現改變前的作品

一、

高中端

1-1 

  • 舉辦活動,讓大學端、高中端對話,協助高中生抓到想申請的校系想看的內容
  • 大學科系未來應提供過去審查時的優秀範例

學生端

1-2 

  • 先把分數顧好,再去抓想申請的校系想看的內容
  • 三年間盡可能傳滿數量上限,不要只上傳最滿意的

大學端

二、不清楚大學審查原則(不知如何呈現作品)

大學端

二、

  • 作品先放摘要,後面再放細節,讓教授一目了然
  • 大學各科系應在網路上公開參採項目和建議能力,並加強推廣

家長端

三、家長不知道如何提供協助,沒有管道了解學習歷程檔案

家長端

三、

  • 多上網參考別人分享的經驗
  • 多和其他家長交流

學生端

四、學生為了準備學習歷程檔案,超修大學課程或參加營隊,造成額外負擔,且會體現貧富差距

  • 不知道大學如何看待學生超修與營隊參與之表現

(大學真的會比較喜歡學習進度超前很多的學生嗎?)

學生端

四、

  • 以學生的意願為主
  • 不以申請為目的,而是以探索性向為目的
  • 輔導室提供定向資源
    • 學生先了解自己主要遇到的問題是什麼,再去求助輔導室
  • 大學端舉辦營隊的權責下放給高中,由高中負責向大學溝通、整合舉辦,讓每個學生都能運用大學資源
  • 也可以舉辦一日營隊,降低參與成本(但可能會造成深度、專業度不足的問題)

 

第3桌(學生桌)

問題

解方

系統端 合靖



  • 檔案太大,無法上傳理想畫質的圖片
  • 百字心得,想放的東西太多,不確定要寫什麼
  • 登入時忘記密碼3次要等15分鐘




系統端


  • 檔案大小:
    1. 用一樣畫質的圖片,但修改檔案尺寸
    2. 把圖放小畫家再下載下來
    3. 線上壓縮網站,把圖丟上去,雖然還是會降低畫質但比小畫家好

  • 百字字數問題:
    1. 用古文寫法減少字數,但不是很適當的做法。
    2. 建議放寬字數,500字以內
    3. 英文改以單字計算,而非字母

百字心得內容:

  1. 放整份作品最精華的重點:反思心得
  2. 或是放:簡述作品、學習收穫、改善方向

  • 把帳號密碼寫下來記憶、寫在手機記事本

大學端 合靖


大學端理想的作品?不清楚大學端的標準,製作時難以抓到重點

大學端有多少時間心力審閱作品?

大學端


  • 參加活動,了解大學端的想法
  • 自行了解教育部發布相關規定
  • 多看學長姐作品範例

學生端 鈞程


製作學檔的問題

  • 資料來源的確認
  • 呈現方式?PPT可能過目即忘 
  • 作品可以以什麼形式附在學習歷程檔案上,QR code可能消失  

學生端


製作學檔的問題

  • 資料來源:可以尋問該科目的老師、追溯該資料的原始來源確認真實性、找資料的交集(多樣資料)、用英文找資料,可用google學術搜尋(但也建議用英文)
  • 呈現方式:
  • PPT也可以,排版夠精簡可以呈現重點,也可以在後面附上作品相關資料
  • 把作品做好後轉成圖檔
  • PPT適合精簡呈現,字多的報告用書面報告呈現
  • 自然科報告,由於要詳細書寫步驟所以建議使用書面報告。但也有同學是減少實驗數據的比例,著重反思心得
  • 感性內容的以PPT呈現

  • 作品可以什麼形式附加:
  • 放網址、連結

學生端 銘恩


製作學檔的問題

  • 內容:
    • 反思心得該包含什麼、如何用精確文字書寫、篇幅多寡
    • 選擇:單一堂課、一整學期
  • 作品要如何有新意、獨特性 ex.大家都是團隊合作

學生端


製作學檔的問題

  • 內容

反思心得:

  • 如果不知道怎麼寫:可以和同學討論
  • 可以書寫的內容:遇到的困難、如何解決、作品的結論、學習到的技能、未來自己可以改進的方向
  • 如果要有獨特性:
    • 可以多描寫過程中自己的想法,例如對議題的看法、政府可以怎麼做
    • 提升文筆能力,多練習寫作、多看時事評論(會用簡短的文句摘要文章重點)
    • 可以先參閱其他類似的作品,再把自己的想法具體寫出來
    • 一般性素養能力以具體舉例描寫,例如團體合作能力就可以把如何決定分工寫出來
    • 排版上:呈現重點、精簡化內容,讓教授可以看到重點。例如搭配圖表與表格、每個進程都可以搭配事件
    • 把文字換句話說,包裝文字

內容挑選:

  • 選一份最特別的、具有代表性

如何呈現作品帶給自己的收穫

  • 寫出作品的變化與連結、呈現自己的進步與成長
  • 未來展望、多做延伸

 

下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本桌有的作品形式:

綜整性學習紀錄(國文科2份)

專題式探究成果(社會探究、公民選修)



完整性

1.審查時間有限,資訊量大的作品呈現應先清楚說明 對應到學系的素養能力

   ex.透過格式排版中的摘要、動機、自我陳述概念

2.過程與心得闡述上要能看出學科能力收穫以及個人素養能力的呈現(ex.批判思考能力、文字表達能力..)


過程

原則:不是只丟上課程的成果,應該要「爬梳」與「整理」(過程付諸文字摘述),引導教授去看懂(ex.百字簡述、高三學習歷程自述)

1.綜整性學習紀錄 各項作品有清楚呈現學習的歷程與心得

2.綜整性學習紀錄 應摘要清楚說明要呈現什麼素養能力,單純的學科成果呈現只能看出學科能力,造成申請科系上的囿限

  • 透過作品前後比對呈現進步修正的過程
  • 作文作品呈現,可以加上學習收穫說明,如「寫好一篇作文需要具備哪些能力或元素」,說明如何訓練自己

3.專題式探究成果說明自己蒐集資料、產生個人立場的過程,也可以進一步提出未來的展望或主題的延伸,呈現自己的興趣

4.投影片不要只拿課堂中使用的簡報,應加入說明,格式排版 ex.介紹(摘要清楚說明與素養能力連結)-學習過程說明-成果-省思


格式排版 清楚!簡潔!

1.「截圖」形式的內容比較不清楚,可能會被教授忽略,建議可以放大到能夠清楚閱讀的狀態,最後附上完整附件與連結

2. 只有文字的檔案很容易被老師忽略

(1)建議加入條列式架構(ex.前言、動機、內容、心得)

(2)應該要有圖片、重點劃記、彩色圖塊、圖表大文字作輔助,幫助閱讀時迅速掌握重點

  • 地理專題探究:首頁就做出各項連結與摘要,後面完整文件中可以透過重點畫記標示出欲闡述的重點

(3)開頭摘述簡要說明

可能的困難

解方

難以透過實際的作品具體呈現要達成的學習目標?不知道學習目標?

具備問題意識、以終為始的先去了解思考一下想要達成的目標

ex.寫一篇好的文章可能會需要具備哪些能力?想辦法讓語句通順容易理解?用詞?說明為了達到這些目標做了哪些努力?

學生缺乏製作圖表的能力

(1) 如果真的缺乏文書處理的能力,至少做到簡單文字、條列式、圖塊標示與畫記去摘述作品的重點與想呈現的能力

  • 專題報告把全部純文字的文件內容條列式整理進圖文並茂的投影片中

(2)課堂外文書專業能力方面的補足(ex.主動學習、多參與學習歷程檔案製作的相關研習、跨學科之間老師的互相補充)

(3)學校增設文書處理方面統一教學的微課程




提交的作品主題與最終科系不符合怎麼辦?(ex.科系探索轉向,自然組的教授會看社會科的主題作品嗎?會去找出其中共通的素養能力嗎?

(1)主題對應會有加分,沒有對應則著重在共通素養能力的展現

  •  主題有對應科系-呈現學群的共通專業或學科能力要求
  • 主題沒有對應科系-在開頭摘要清楚說明該作品具備的一般性素養能力

   (2) 既呈現出探索的過程,也呈現共通的素養能力

  • 鼓勵提早開始做階段性的定向探索(ex.多元選修課程的修課組合與成果展現也可以看出探索的過程)
  • 透過作品三年學習歷程的累積去逐漸聚焦到目標的系所
  • 即便科系方向後來不同心態上也不要太焦慮,其中仍會有共通的素養能力

(3)大學正在鼓勵推動跨領域與不分系,定向不明確的學生也可以依此去做包裝與準備

學習歷程檔案確切說明自己對應的學科專業能力會造成方向的限制

(1) 大學端在審查過程對學習歷程檔案的多元主題(跨科系、不同科系類組)應有更大的包容度,降低對明確專業科系能力的要求,更加著重一般素養能力的呈現

(2)給予大學端老師清楚明確的學習歷程檔案審查教育行前訓練!推動核心素養能力尺規,避免大學端教授依然用舊課綱的審查觀點(直接連結學科能力與成績成果)去做審查

系統端到高三最後是從普遍已上傳的作品去勾選,沒有再做調整修改的空間與梳整

(1) 高三最後的「學習歷程自述」:

  • 包含自我陳述(personal statement)以及自我申請目的陳述(statement of purpose),讓學生在最後呈現勾選組合時不只是自我介紹,也要連接申請科系目標的目的,說明自己如何用作品組合去呈現需要的素養能力與學科知識,也呈現整個對接的脈絡
  • 系統端針對上傳形式給予圖文並茂、多元的上傳方式避免又流於純文字的呈現

(2)是否給予上傳後修改的空間?

  • 系統端最終還是開放給予學生內容上有修改的機會
  • 系統端開放學生可以就各學習歷程檔案的100字摘述部分去做修改,清楚說明連結

 

第2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一、大原則

格式排版

  • 頁數不求多
  • 以清晰好閱讀為重,注意文字大小、顏色的選擇(如:咖啡色底加黑字難閱讀)

獨特性

  • 學生自己才是主角,所以介紹性的圖片不要放太大,應該著重書寫自己和該圖片的關係
  • 應呈現個人在團隊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學習過程中個人的收穫 → 分工表
    • 不要只有簡短的工作描述,而是配合照片具體說明工作的流程,說明自己從這個工作中獲得什麼能力
    • 說明用這種方式分工的原因

反思心得

  • 著重歷程的描述:遇到的困難、如何解決
    • 有哪個步驟做錯、能如何調整、這個錯誤又讓自己產生了哪些新的想法?
  • 書寫的過程中,隨時回顧、呼應課程的宗旨(如:美學),避免落入只談單一概念(如:攝影)或單一主題
  • 可以思考:課堂結束之後,如何把學到的內容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各作品類型的作法

(一)化學實驗紀錄

單一個實驗會太少嗎?如何完整描述整門課的學習歷程?

  • 呈現課堂的一些小實驗、小活動,累積出整個學期的學習過程
  • 可呈現預報、過程、結報
    • 預報:事前先了解實驗目的、步驟(流程圖)
    • 過程:拍照或拍影片
    • 結報:整理成圖表
  • 可以分成兩部分:
    • 實驗本身
    • 說明:這個實驗可以適用到課內的哪些學科知識

如何在實驗當中發揮個人想法,避免只按照老師指示操作?

  • 由學生自主發想實驗變因
  • 找出自己最有感覺的單元
  • 利用生活中隨手可得的工具,呈現自己對學習內容的觀點,例如:用不同顏色的筆標示

(二)實作作品(如:手執滑翔機)

  • 加入文字說明,避免只呈現出作品本身
  • 可以在製作過程中累積照片,在作品中用照片呈現遇到的困難、改善方式等

(三)整學期的綜整式學習紀錄

很多主題的話,如何避免雜亂?

若只挑單一主題呈現,會不會又無法呈現學習的完整性?

  • 挑選自己最有感覺的單元來寫(例如:對攝影最有感覺,就挑選攝影作品集中呈現,再用文字補充說明,去加強呈現文字能力)
  • 在作品的第一頁,就先摘要自己整個學期學到的內容、脈絡
    • 利用摘要呈現出整個學期的學習重心、輕重緩急

可能的困難

解方

Q1:若學生的口頭表達很好,但無法在書面報告中呈現相等的內容,要如何協助?

A1:老師和全班分享優秀的作品呈現形式,讓同學互相交流

Q2:高三時,如何綜合呈現高一到高三的進步?

A2:書寫整份檔案的總心得時,可以參考各學期老師的教學目標

Q3:影片的形式可以呈現口語表達能力,但單看影片容易不清楚想表達的內容

A3:配合ppt檔,說明影片內容,讓影片專門發揮呈現實際操作情形的優勢;影片很佔空間,因此真的有需要才用影片

 

第3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完整性 (佳慧)

  • 作品結構應清楚完整,並強調連貫性
    • 建議包含課程背景(大綱)、目的、方法論、歷程、反思心得、未來展望(須明確)
    • 圖文連結
  • 一目了然:選擇擅長且能達成目標的做法即可,先求有再求好
    • 文字說明應精簡,可分章分節,並條列式呈現重點
    • 斟酌使用管理學上的圖表:SWOT、魚骨圖等圖表,圖>表>文
  • 資料應提供完備:超連結補充附件

反思心得  (佳慧)

  • 比較修課前後的想法,將時間線拉出來,例:說明修課動機與預期、修課後的改變等
  • 應清楚說明每個操作細節的想法,遇到的困難跟新發現(例:理論與實作)
  • 可以條列方式或疑問句呈現重點(建議字數簡短),或針對幾項重點多加說明
  • 可與動機互相呼應,也可從過程與困難去發想反思心得
  • 建議以舉例說明具體呈現
  • 堆疊:先寫動機再寫心得
  • 跟生活的連結
  • 批判性的思考與懷疑的精神
  • 改進做法

獨特性:求有再求好 (合靖)

  • 和別人拉開差距、和別人不一樣:簡報風格鮮明、將寫作能力應用到說明中、在排版上多作調整
  • 呈現過程中的插曲
  • 遇到的困難、如何解決,以具體實例說明。以及用照片真實呈現討論過程。如果是拍影片,可以在後面加上花絮,呈現拍片中遇到的困難
  • 主要呈現動機、遇到的困難與如何解決
  • 團體:說明分工過程、自己又如何幫助團體解決問題

個人特質 (合靖)

細心(結構與設計、配色等都清楚適切,有附上資料來源)

熱情,呈現對欲發展領域的熱忱,說明製作作品的動機

格式排版  (合靖)

  • 建議用ppt方便閱讀者閱覽
  • 字型統一,且應注意錯字
  • 顏色:可選取明亮的顏色,給人較正面形象
  • 注意圖片的選取可更切合主題
  • 以圖形呈現經驗與能力
  • 字數控制:每頁ppt字數要控制,圖型呈現清楚
    • 文字量多,可以條列式精簡呈現
    • 文章式呈現建議善用顏色、斜體、底色、底線等標註重點
    • 可不套用模板,用同色系呈現,善用簡報中的功能(對齊、置中)

真實性 (毓昕)

  • 詳細說明工作分配,以人名而非座號
  • 照片

素養能力 (毓昕)

  • 統整分析能力:自問自答,分析自己過程中每個步驟的背後動機
  • 反思能力:多以實例說明,重做一次會怎麼切入
  • 團隊合作:多說明討論過程、分工

可能的困難 (毓昕)

解方

  • 可以用照片真實呈現討論過程,但學校不開放使用手機要如何呈現?
  1. 如果是正式用途,通常任課老師不會禁止
  2. 如果是為了真實性:呈現時間、地點也是很好的依據。或是課堂中的學習單、修課紀錄、參加活動的結業證明
  • PPT是否適用於所有報告形式?如果是實驗報告該如何從書面改成PPT?

自然科偏向導證,選擇書面報告會是比較好的做法。如果想脫穎而出可以考慮PPT,但可能難以呈現實驗細節。可能可以在PPT中將遇到的困難以個別主題呈現。並以標題、章節突顯重點。

  • 條列、精簡的呈現方式如何展現熱忱?(寫的冗長反而看得到熱情,但較難以閱讀)
  1. 心得可文章式說明,反思以條列式呈現
  2. 不需拘泥於格式,應挑選適切的形式呈現重點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