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彰化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0828 彰化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2021-11-08

0828彰化場

上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老師)

問題

解方

高中端

1.高中教育變相迎合學檔,失去學習意義

  • 學校開設的學檔教學課程過於重視美編


2. 歷程檔案的重點是素養能力與歷程或學科知識?

3. 難以拿捏介入準備的程度

  • 想糾錯、協助調整內容,但不確定要做到什麼程度
  • 學檔品質低落

4. 設計課程困難

  • 特定學科(ex.數學)
  • 大學端標準不清

大學端

1.擔心大學端審查標準過於模糊寬鬆

2. 高中大學端的媒合落差

  • 教師研習或講座中的學檔分享不貼近現實,導致大學端可能對普遍學檔品質有額外的想像

3. 即便大學端依據三重二不審核,但對於性向不清或跨科跨組申請的學生依然不利,且審核標準於執行上仍有困難


  • 學生端

1. 學生不太理解學檔意義與重要性

2. 學生須製作多份學檔,時間不夠、負擔重

  • 探究與實作課程都集中在高二,加上各科學習歷程檔案,讓學生負擔很大
  • 上傳件數雖沒有強制,但學生由於擔心反而想完成上限件數,導致壓力很大

3. 學生繳交意願低落(成績好重繁星或成績差完全無視)

4. 學生傾向集中上傳學檔,即便上傳時間延長,上傳件數或品質也沒有改善


  • 其他

1. 城鄉差距導致社區高中無法適應也不利製作學檔

2. 希望考招制度能向下連動(國中端),提早幫助學生探索性向,也有利幫助製作學檔

高中端

1.學檔課程應著重教導學生如何記錄學習歷程



2.高中端可提供學檔製作指引

  • 於課程設計時可先考量這份作業希望能增進學生哪種能力
  • 可提供教案讓學生理解課堂所欲培養的能力透過學科的內容來加進來

3. 高中老師可於課堂分享不錯的學檔案例,引導學生改善學檔品質




大學端

1.大學端標準應具體精簡可針對高中課程與學檔提出具體要求

2. 高中與大學端媒合時應更全面、完整的呈現高中端與學生情況





  • 學生端

1. 各階段都應重複宣傳學檔意義與重要性,例如請外校老師加強宣傳,並分享、講解學檔

2. 老師們可跨科合科彼此協調,減輕學生負荷與時間壓力










  • 其他

/

 

第2桌(學生)

問題

解方

高中端

【教師的引導程度】

  • 教師認證時介入導致內容的更動 
  • 有些教師給學生較多自由,有些學校會提供學生模板參考
  • 有些教師會要求學生必須上傳特定科目的檔案內容

【教師的引導程度】

學生端

  • 不管是公私立,老師引導有強有若,學生面對這樣的引導要自己做出取捨,調整自己的內容
  • 提供模板與否,其實可以自己再做增減,不足的再去找資源,太公式化則延伸美化,注重展現獨特性

學生端 

【不曉得如何精準呈現】

  • 不太理解學息檔案如何呈現
  • 模板的套用與否,適不適合
  • 如何選擇合適的學習歷程檔案
  • 老師給予的意見較少怎麼辦




【時間分配】

  • 不曉得學習歷程檔案的準備與學習時間該如何分配
  • 準備的時間很急迫
  • 師長認證時間影響到學習歷程檔案的準備時間

【心態調適的取捨】

  • 幹部資歷、證照、多元表現等學習內容如何挑選融入學習歷程檔案
  • 重質還是重量

學生端

【不曉得如何精準呈現】

  • 在準備學習歷程檔案前先思考要選擇哪寫內容,才能呈現自己的特點
  • 對學習歷程檔案做區分,以相關性(跟自己未來興趣跟想呈現的能力)為主;校定必修也是可以選擇寫成學習歷程檔案的主題,能呈現獨特性。
  • 在檔案開頭加入目錄,簡潔重點呈現出這件作品的重點及想要呈現的內容。

【學習歷程檔案的準備與學習時間分配】

  • 確認自己有興趣的內容,與老師討論學習歷程檔案的內容
  • 以一學年為單位累積內容,以暑假為主
  • 有效率的規劃和完成檔案內容,有時間就寫

【心態調適的取捨】

  • 可以至招聯會,各科系有列出重要的重點提供參考。
  • 先多元累積作品,再揀選、精煉自己的內容,產出檔案。

大學端 

【教授怎麼看/會不會看】

  • 不曉得教授會用甚麼角度去看學生所學
  • 教授如何看內容或是進一步的反思






【學習歷程檔案中的摘要該如何呈現】

  • 學習歷程檔案中的摘要該如何呈現
  • 不清楚陳述摘要的目的,摘要或是提起教授興趣

【教授怎麼看/會不會看】

  • 大學端 仍不確定大學端可以怎麼調整

學生端

  • 主動思考作品的獨特性,和別人有甚麼不同
  • 作品的脈絡能夠呈現出:
    • 想要做甚麼
    • 遇到甚麼困難
    • 學習歷程檔案中內容的延伸

【學習歷程檔案中的摘要該如何呈現】

  • 可以選擇呈現:
    • 內容介紹、動機
    • 動機(為甚麼、啟發)、亮點(重大的發現)、反思心得
    • 簡述作品的段落鋪排,同時也要能夠引起教授的目光
    • 仍不確定上述內容是否為呈現重點

 

第3桌(學生與家長)

 

問題

解方

製作的學習歷程不是未來要申請的科系的學科知識,興趣和課程學習成果的方向不一致;即使有未來的志願、興趣方向,也會擔心自己特定方向的學習歷程會不會在升學上有所不利;甚至其他同學如果沒有固定的方向,探索各種興趣、製作多元的課程學習成果,也不確定是不是對大學有利的?


招聯會說法:審查時重點是素養能力而非學科知識,因此學科知識不相應的課程學習成果也可以。→不確定性高,仍然覺得不安,應該如何準備?

  1. 可以著重在主科,這些主科在廣泛領域中都能夠是重要的能力,也可以展現素養能力(例如:國文、英文、數學)

  1. 興趣在多元表現上呈現,課程探究跟隨學校開的課程去做,興趣的話可以去外面參加活動(例如:專題、小論文)




 

學科考試與學習歷程兩者都非常重要,也都需要花時間準備,但是學期間已經需要考試、讀書、寫作業了,學習歷程一般來說只會在學期結束的後兩周準備,時間壓力非常大、又無法做出深入的作品。

可以透過課程安排來協助引導同學,在課堂中產出一些學習歷程初步的前置作業(例如:學習單、作業、分組報告),讓學生在期末上傳的時候可以減少時間壓力,在兩周中把課堂作業整理成學習歷程檔案

 

學習歷程的製作沒有具體的標準,現行招聯會公布對升學有相關的指引,但是這仍然不夠具體,不知道學習歷程的「好」的標準是什麼。


去年的小結論是不需要有模板,可能會限縮同學們發揮創意、記錄學習過程。



可以提供模板,在格式上給予一些引導,以及每個章節的條列式大綱與製作原則。



但也有同學會被模板所侷限,沒辦法發揮、受限於模板的格式和內容,老師應該要適時引導,讓同學在格式排版或是分析工具上(例如表格呈現、文字安排等)改進與突破。

下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

(可韜)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ㄧ、原則

過程

  • 應包含動機、標題、過程、結果,且應彼此連結
  • 需呈現個人的體會和想法、與從中獲得的能力

素養能力

  • 重要能力:待人處事、小組合作、溝通表達、全球化素養、邏輯組織能力、反思與分析能力、口語及寫作表達能力
  • 應以文字化、圖像化的方式清楚、具體呈現能力的重要性,並輔以標題幫助閱覽

完整性

  • 可以包含的內容:上課內容、整學期課程的架構、選課動機等
  • 可多加說明實驗、課程活動的操作過程,或是與欲申請學科知識之間做關聯
  • 圖片記錄要詳加說明

、作法

脈絡→如何精確、快速的呈現學習脈絡重點 ,並切入想展現的能力和反思

  • 作品的內容可以用像說故事方式呈現
  • 作品內容和提到的課程要有關聯性

反思心得→內容應包含? 

  • 可寫出遇到困難後要怎麼改進
  • 可以有具體的例子(ex. 未來的志向、延伸連結至相關社會議題討論或印證)
  • 心得後續的延伸(ex. 如提出教案等具體做法)

格式排版

  • 用顏色和底線等標記重點

摘要

  • 可在摘要部分精簡說明習得的能力與學習歷程,課程內容是其次

(將豪)可能的困難

解方

  • 不知道哪種檔案格式會比較適合作品的呈現?
  • 格式不是重點,重點是架構完整有內容,能一眼看到想呈現的東西
  • 不知道如何做出理想的作品形式?
    • 學校或許可能沒有教導(文書處理、學習成果統整)、需要學生自己摸索
    • 沒有模板參考
    • 就算有模板也不一定適合各式作品
  • 學校、教育局都會辦學檔的研習、講座,平時可多關注相關資訊,也可尋求學長姐資源
  • 文字視覺化是要自己去思考看要怎麼表達、想呈現什麼

  • 如何以文字化、圖像化方式清楚、具體呈現內容?


  • Word 裡面有表格,可以用word 來參考完成
  • 每個圖表都有它的意義
  • 可以用各式各樣圖表的思維框架來組織
  • 重要的是作品的邏輯
  • 反思心得要如何具體呈現?有什麼思考的方向?
    1. 如果對未來志向不明確要怎麼進行反思?


  • 可與相關的社會議題或未來欲申請學科連結
    • ex. 南橘北枳 與 孟德爾
  • 要有具體的例子,較宏觀或貼近個人生活的舉例皆可
  • 用學到的東西來應證、解釋、推翻、延伸之前所學
  • 清楚地呈現出課程所學和學習脈絡
  1. 可在學檔中呈現在各領域中都認為重要、應具備的素養能力,包含邏輯組織能力、反思與分析能力、口語及寫作表達能力等(怎麼樣學到這個東西、最終學到什麼)



第2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一)原則:

格式排版-清楚明瞭(1.加入目錄、引言

                                  2.字體大小排版

                                  3.手寫作業作為附錄佐證以外另外再配合謄打讓老師能看清楚

                                  4.文字的表達呈現詳盡,歷程>學習)

反思心得1.不等於反省!加入期許、個人立場 (feedback +look forward )➡️可看出獨特性

               2.經過時間的沈澱再去做書寫

               3.對自己的特質說明要有自信(不要太客氣!)


通用版 較不鼓勵,素養能力多元展現 > 學科知識

針對學系版 具體呈現對學科興趣的探索


(文)對文字的掌握比較講究,e.g. 文法是否有錯、排版格式、最重要想呈現的能力能否具體清楚說明

           素養能力:完整性、自主學習

(理)對學生邏輯思考比較重視,e.g. 學生呈現上有無檢視前後描述有無一致 

           素養能力:批判思考、邏輯推理、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科知識:科學論述、科學方法


師長引導 課程設計上先扣合確切素養能力引導學生,但不過度限制學生要呈現的作品類型


(二)作品類型呈現例舉

專題式探究成果、縱整式學習成果 感覺最能包裹整理各種形式的內容

(理)專題式探究成果發揮空間大但呈現結果要避免流於純粹的實驗記錄,要能呈現思考邏輯、解決問題的能力

簡報-開頭要有架構 ➡️ 摘要 (先抓住目光、說清楚要呈現什麼)➡️ 過程附上文字清楚(不要只有課堂上需要配合口述簡單版本,要想辦法讓投影片自己說話)➡️ 圖文的搭配與呼應

可能的困難

解方

  1. 已經上傳了怎麼辦?(三年歷程的累積)
  • 若是學習歷程檔案累積到一定程度,可以透過多元學習延伸串連不同主題但與學習歷程檔案類型相似的作品,藉此展現素養能力的提升,呈現獨特性與學習軌跡。
  • 如果累積作品不多的話(高一、高二),則可以透過後續的學習來累積作品或相關的內容。
  1. 版面內容比例配置?
  • 不論是何種形式,原則上應確保內容要具體且能夠讓教授短時間了解。
  • 格式一定清楚且一目瞭然。(不然容易被跳過!)
  • 在不違反真實性的前提下,盡量呈現出在作品中,透過歷程得到了哪些好的成長。
  • 除了清晰以外,要讓人能一眼就看出獨特性。怎麼樣透過版面設計呈現出自己的邏輯(不只是美編,可能是背景的細節、動機心得等等),讓人覺得你呈現的內容與別人是不同的。甚至可以讓人透過閱讀你的學習成果看出你已獲得某些素養能力。
  1. 如何詮釋反思心得?
  • 反思心得加入期許及個人立場。反思不等於反省!(feedback / look forward)
  • 經過時間的沈澱再去做書寫。
  • 「我」的出發點是核心。
  • 思考大於反思。思考得到甚麼、有甚麼收穫。
  • 誠實的反思心得也反應真實性。

 

第3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本桌作品呈現類型專題式探究成果課程活動成果實驗紀錄

  • 連貫主軸:課名、具體經驗、細節描述(提供脈絡
    • 如果是自己整理、延伸的課程學習成果,需要更清楚學習目標是什麼
    • 多元選修課老師指引:教師的授課大綱指引學生製作學習歷程,學生可以用來審核自己作品
    • 給予學生範例參考
  • 過程→展現真實性
    • 具體來說,說明遭遇的困難,以及經過老師的修正狀況與過程
    • 也可以說明課程設計狀況(確定作品分節的合理性)
    • 資料蒐集及辯證的過程→思辨素養能力
  • 個人獨特性
    • 團體作業的個人學習狀況,分工表的劃分不夠細緻,如何呈現個人獨特性?
      • 在個人心得處呈現自己的反思
      • 著重在個人負責的部分,心得是發揮的重點,強調這次學習中凸出的部分,以及團隊溝通的素養能力。
    • 作品模板下可以透過額外學習來展現個人獨特性,但額外延伸部分如何清楚呈現?
      • 分別說明課內與課外的部分,以及如何做結合與發想。
  • 反思心得
    • 重點在反思遇到困境,和老師討論的過程與如何克服困難
    • 除了描述遇到的困難,在辯證的過程中有獲得的想法也可以多加說明
    • 從課程所學的作品學到的具體結論,具體來說大家會寫些什麼?
  • 格式排版:呈現學習過程的邏輯→首要目標是清楚
    • 備審資料的經驗:清楚敘述申請動機、學習目標即可。
    • 格式與排版簡單即可,更加重視內容(視覺美感是加分,但重點是內涵)

可能的困難

解方

額外延伸部分的要如何給老師認證?大學端擔心作品的真實性(可能有補習班介入)?

學生額外學習的部分也可以給予認證,大方向是任課領域就可以給予認證。且老師和學生較熟悉,能夠確認學生的作品真實性,可以作第一階段真實性的把關。

跨領域的作品如何審查?

跨領域很值得鼓勵,大學教授審查時不會太過執著在學科知識上面,學習歷程的設計就是很期待同學可以發揮自己學習的潛力和動機,而且素養能力的展現是通用的。舉例來說:分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思辨能力是各科系廣泛應用的。

老師介入vs學生探索

學生應該更了解學習目標,為何做這些、避免形式化;著重在學生的原創性,以引導的方式來協助同學探索,完成他們的課程學習成果。

到底要如何拿捏過程的詳細程度:又要能呈現真實性、又不會太過繁雜

未有解方

資料來源多,不知道正確性,要如何才能展現自己蒐集資料的素養能力與過程?

未有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