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台中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0826 台中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2021-11-08

0826台中場

上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老師)

問題

解方

  • 高中端

  1. 學科特性:有所不同:國文科教的比較是歷程式的,比較不容易做成一個成品,公民科比較容易用議題式的方式來表現作品
  2. 選修課程製作專題耗時費力,教師通常還要額外輔導同學,「教學生如何做報告、完成課程目標」和「教學生如何呈現學習歷程」等於花雙倍時間
  3. 學生經常不懂得去說明整個課程以利審查端了解,甚至無法了解課程設計








  4. 疫情影響:打亂原本進度,例如探究與實作

  5. 學生常常只會上傳期末報告,不會去看規模較小的作業,ex.國文課設計很多不同的小作業,學生都不想用
  6. 樣板:老師猶豫要不要給學生樣板




  1. 自主學習:學生想自主學習,老師不知道要不要幫忙、鼓勵,期待和未來科系有關ex.編織、吉他

有學生先繳交成果但沒有計畫,或是先有計劃但沒完成,有先射箭再畫靶的狀況






  1. 認證標準:已經上傳的作品不知要不要退回?還是尊重學生?





  • 高中端

  1. 表現任務回到學科所要教授的素養性能力為基礎
  2. 學期中在課堂中告訴同學在完成期末報告後,以後設角度整理檔案再上傳至系統,到寒暑假截止日期以前,還有時間把期末作品再包裝成可上傳的課程學習成果(可參考既有的作伙學:課程學習成果作品呈現建議20210331)
    1. 課程設計
      • 教學時可以把課程設計的理念和架構主動和學生說明,不斷提醒學生
      • 每單元主題課後設計google表單,將各教學目標、各週進度、素養能力,讓同學以後設的方式檢視自己的成長,也作為檔案的素材
      • 亦有老師認為課程操作做得越細緻,課程的彈性就越低,所以還是要保留一些彈性空間
    2. 疫情影響:就既有的進度製作書面報告、在線上小組完成,但會稍缺乏完整性
    3. 開放讓同學選擇上傳的範圍

  • 樣板:
  • 高一學生會給模板做參考
  • 當課程簡單時,則稍微提示學習歷程檔案應有的內容,內容都不會太差ex.博物館參訪
      • 給範本的同時以評分作為鼓勵
  • 自主學習:教師可以強調學習能力和過程成長的展現,不需限制主題,並非強調學到的內容

教師看到學生的自主學習計畫,也要先審核去掉不適合的計畫,若學生有成果但沒寫計畫,則提點學生自己回想

ex.有同學的自主學習計畫主題是「減肥大作戰」,也有學生想做cosplay的裙子,後來她就去做了;

織毛線、彈吉他這些事,也可以轉化成學習能力的展現,不用限制

  • 認證標準:以出自該堂課、為同學自己完成為標準,尊重學生的選擇與呈現
  • 若要精進,老師在上傳前就給他們一些文字建議,要不要修改或重傳就看學生自己
  • 連同過去上傳的檔案,提供鼓勵精進的討論和提問的機會
  • 學生端
  1. 學生負擔:學生不懂得串連學習內容成為作品,製作完整報告需要非常耗時
  2. 原本課程沒有減量,所以增加歷程檔案造成較大負擔,ex.因為升學很重視自然探究,所以高二以後自然探究作業常比其他課業的時間還多,社會組同學也要完成自然科探究
  • 學生端
  1. 學生負擔:學生在寒暑假前還可以把課程學習成果再整理、包裝成適合上傳的作品
  2. 學科特性:
    • 減輕學生負擔,教導研究、探究方法,以過程階段性為評量,不要求一定要交出成果ex.公民科就不需所有同學都繳交
    • 跨科教學,合併生物和化學設定探究題目
      國文合文史哲:以國文作為出發點
  • 系統端
  1. 學生想要修改上傳內容,想請老師撤掉
  • 系統端
  1. 老師方面的操作,可以在期限前退回

 

第2桌(家長)

問題

解方

大學端

【審查原則不清】

  • 不清楚教授的審查方向
    • 需要準備哪些項目?
    • 要展現什麼能力、知識?
    • 完整程度要到哪裡?
    • 同一科系每年的審查項目不同

【審查原則不清】

  • 可以參考招聯會網站,但希望同一科系每年的審查原則要固定,讓高中端有方向
  • 高一、還未定向的學生可以多元的上傳學習成果,等到高二再針對特定的科系進行上傳
  • 以學生本身的興趣作為上傳學習成果的依據,其次才考慮大學審查項目
  • 學校可以提供優良作品幫助學生跟家長參考,可以更理解製作的方向

系統端

【系統平台問題】

  • 平台操作太複雜
  • 因容量限制,需要將影片成果轉化成紙本,無法完整的呈現學習成果

【上傳期限問題】

  • 學生可能因為非個人的因素錯過上傳期限
  • 上傳期限的規定導致課程學習難以彈性因應,遇到特殊狀況(疫情),就會導致難以產出學習成果

【系統平台問題】

  • 課程學習成果跟多元學習表現希望能統一平台進行,簡化操作過程
  • 製作「上傳sop」來進行宣導
  • 平台應設計一個檢核功能,可以檢查學習成果是否有確實上傳成功
  • 學校端也應該主動幫助學生確認上傳件數,並且讓學生跟家長了解上傳狀況

【上傳期限問題】

  • 放寬上傳期限,不需要規定每學年結束後就無法上傳

高中端

【校內準備不足(宣導不足)】

  • 高中宣導不足(尤其是針對高一學生),學生跟家長都不了解上傳檔案的流程。

【老師介入程度】

  • 老師介入程度不一(認證標準不同)
    • 影響學生自主性
    • 影響權益、成果豐富度

【校內準備不足(宣導不足)】

(未完整討論)


【老師介入程度】

  • 希望可以由班導來協調各科老師對學生的幫助程度
  • 希望課諮師不只是單向對學生宣導,而是可以更主動的提供協助,例如幫助學生確認上傳件數

學生端

【學生負擔重/準備時間不足】

  • 寒暑假都必須製作學習歷程檔案,沒有休息時間

【學生學習動機】

  • 若小孩學習動機較低,希望可以知道家長有什麼方法能夠協助

(未完整討論)

 

第3桌(學生)

問題

解方

(一)學生端高中端 時間分配、家長


  • 家長對於學習歷程檔案不了解,想法較傳統,因此會限制學生的課外參與,讓學生的多元表現作品較貧乏
  • 學校規定上傳件數過多:一學期規定至少3份學習成果、5份學習表現,會花太多時間在最後不一定會上傳的作品上(沒有上傳夠會被記警告)



  • 可以在高一多參加課外活動,高二、三學業負擔變重時,則以校內志工/幹部為重
  • 家長座談會:學校跟家長說明學習歷程檔案,讓家長能夠支持學生的課外活動(但家長的觀念不一定能馬上改變)
  • 不用在意件數,應該去著重在自己認為較可能上傳的作品上,把那幾份做好
  • 可以選擇家長較容易認同的活動參與,例如:偏鄉志工

(二)大學端 教授審查偏好:排版、內容


  • 排版重要性:雖然內容重要,但認為視覺上也會影響
  • 不確定最後上傳的學習歷程檔案是否符合大學的期待、能否對應校系
  • 大學端給的核心素養,但比較抽象、是專有名詞,不知道實際上如何做
  • 教授會想看到不是完全對應科系的內容嗎?

例如:社會組老師會想看自然探究的內容嗎?


  • 可以著重展現一般性能力,例如:把自然科探究實作的素養能力應用到社會科探究實作
  • 沒有一定要用特定的軟體做學習歷程檔案,自己美編的話還可以呈現出排版能力(大家都用模板的話反而無法呈現出個人的獨特)
  • 排版有重要性,但內容還是更為重要(只有排版沒有內容的話也不好)

(三)學生端 學習歷程檔案呈現方式/內容


  • 學習歷程檔案自述、自我省思:學習歷程檔案自述只有100字,不確定要放什麼內容會比較清楚明瞭
  • 不知道內容應該多細,不確定歷程都放會不會太冗長
  • 學校老師給的建議不同
  • 不知道學科方面內容如何呈現,只有上傳課外的作品,但擔心科系會想看到主科的作品
  • 只能上傳3件如何呈現個人特質?
  • 超連結適合放到作品中嗎?
  • 學習單如何凸顯個人特色?
  • 跟課本內容較不相關的內容適合放到作品中嗎?

  • 有實作、實際參與的主科作品比較能凸顯個人特色,像是實驗,比較能呈現出歷程
  • 如果學科作品太多,可以把學科作品放到多元表現上傳,因為多元表現件數上限多
  • 學習歷程中可以幫自己標「關鍵字」、用底色標注重點,來呈現學到的東西/能力,並且以內容佐證個人特質不是空談
  • 可以在作品前面附上作品的大綱,讓作品的重點一目瞭然
  • 想放超連結,可以附上截圖,讓教授能知道連結內的內容為何
  • 學習單比較制式,因此可以多描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反思、學習到的內容為何,才能展現出個人特色(比起學習單可能別的作品方式更好)

(四)系統端 作品認證、上傳截止日期


  • 學校的截止日期每學期沒有固定時間,會導致為了趕死線而影響作品品質(沒上傳會被懲罰)
  • 作品認證:如果當學期來不及給老師認證上傳,那下學期也無法上傳(因為老師已經無法勾選)
  • 上傳截止日期
    • 學校的上傳截止日跟教育部不同,可能是為了讓學生有補交的時間;階段性上傳可以讓學生分配時間
    • 把上傳截止日當作參考,自行安排上傳時間
    • 希望教育部可以統一規定上傳截止日
    • 不同學校可能需要因地制宜,可是學校應該還是要設定好最終的截止日,不該一直變動,例如:有的學校的上傳平台不穩定
  • 有連續性的課程(國文、英文),就可以不受到學期的限制,還能夠呈現出學習歷程

(五)高中端 學校老師的引導


  • 文科老師給的指示較多,理科老師給的較少,導致理科主科上傳作品少
  • 應該按照老師給的指示去做學習歷程檔案,還是應該按照自己的興趣去做(老師給的主題不一定符合自己想上傳的內容)
  • 學校老師對於課外活動的分享少,學生缺乏相關資訊
  • 自主學習課程缺乏適當的引導、建議

  • 老師如果只是要求拍攝學習單上傳等較簡單的內容,可以選擇不去理睬,因為內容太過簡單
  • 交大的E-WANT自主學習相關平台:有提供各類組的課程、自主學習相關資訊
  • 希望自主學習可以有相對應專業的老師來協助

 

第4桌(學生)

問題

解方

系統端 容量不足

    • 檔案容量不夠,要壓縮很多次才能上傳(尤其影片)
  • 用外部連結的話會有連結過期的問題
  • 延伸問題:如何在「完整內容」與「內容軍備競賽」平衡
  • 希望可以在開放容量後重新上傳過去的作品
  • 建議在學習歷程檔案系統直接開設連結專區(放上連結與作品介紹),讓教授可以直接點進連結或是直接在該頁面預覽影片

高中端 課程學習成果學生只能被動接受

  • 課程學習成果內容多由老師決定,學生無法自主
    • 老師會用成績逼迫學生完成特定形式、內容作品,但是往往不符合學生需求
    • 課程學習成果很仰賴老師的課程設計,但是老師的課程設計品質不一,有時候會跟期待不符
  • 學期成績不應與學習歷程檔案掛勾,不應強制學生完成特定形式作品,應給予學生更多彈性,選擇自己要做的作品內容、形式
  • 落實規定的自主學習最低時數,教育部積極介入督導
  • 增設、強化匿名申訴管道(不只有學生會),防止老師運用自主學習時間上正課
  • 取消「教師認證」按鈕

學生端 主題、呈現方式難以決定

  • 在高中時尚未定向,主題難以決定,也不知道該呈現哪些重點
  • 不知道教授會不會看完,難以決定作品的呈現方式、內容排序
  • 掌握科系的核心能力並置於前頁,其他能力則在後面頁數補充
  • 開放在高三仍有修改的空間
  • 上傳作品依照科系類別進行分類上傳,而不是全部類型的作品混雜在同一項目,讓學生得以安心探索
  • 建議可以設定各年級的目標(如:高一-廣泛進行生涯探索;高二、三-定向後專精特定科系)

其他 疫情因素

  • 因為疫情影響,部分作品無法完成,影響作品完整度
  • 延長上傳期限有助於學生開學後繼續完成作品
    • 但是有些老師會提前評分與結算成績,會有影響,建議應提醒老師勿以成績逼迫學生提前繳交作品

高中端 課程內容重覆

  • 很多課程學習到的內容(素養能力)都很重複,寫出來的東西都很像
 

 

下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 過程
      • 需要呈現過程中的困難與瓶頸,具體提出碰到的問題(例如團隊合作的磨合),及如何解決
      • 必須呈現在課程中學習、成長的能力,以及應用的方法和例子
    • 完整性
      • 說明進行研究前的動機
      • 完整敘述進行研究前的資料準備
    • 獨特性
      • 可能是同級分下的比較競爭,必須強調自己的亮點
      • 需要強調同學的亮點和特色,區分老師指導和學生自己想法:凸顯出每個想法來自何人
    • 排版
      • 完整提供基本資料:參與組員、指導老師
      • 一百字簡述:介紹作品可能會出現的內容,包括摘要、研究上的關鍵字、參考資料、引以為傲的心得等等,想呈現給審查端的重點。把研究主題和具體的研究發現呈現在這100字上面,過程則寫在內容中
    • 反思心得
      • 缺乏心得和反思,將無法看出能力上的應用
      • 心得具體紀錄困難和克服方法的過程
  • 結案、期末報告針對課程中學到的知識,但上傳至平台的作品需針對想強調的自身成長和能力來客製化整理

可能的困難

解方

  1. 課程學習成果可能讓高中端誤解只需上傳結果,但審查端需要看的是過程
  1. 建議政策上正名為「課程學習過程與成果」
  1. 個人報告如何凸顯個人貢獻,如何能強調個人的獨特性,讓審查端能夠判斷?
  1. 即使是小組報告有老師、組員的想法,也要展現自己的想法不同之處,展現報告的真實之處。

審查端希望能看到學生個人的成長歷程,而非只是能力的展現

  1. 簡報檔形式的作品文字精簡、內容省略,對於審查端而言資訊不足、不夠完整
  1. 若以簡報檔形式上傳,需要增加學習過程收穫的詳細文字敘述,經過整理後才能作為作品上傳
    若以文件檔形式上傳,需要經過排版、消化整理,並以照片佐證。
  1. 審查端擔憂高中製作檔案負擔大,高中生如何選擇哪些檔案的上傳,主要的考量是什麼?
  1. 同學會先把重點放在自己平常上課、真實經歷和有興趣的作品做好,繳交時再來針對不同學系的要求來調整。

如果可以在其中一兩頁針對不同學系來調整則是一種額外的加分。

 

第2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一)共通的作法

格式排版

  • 重視閱讀舒適性:
    • 注意字型、間距等格式設定(不宜太花俏)
    • 圖片若拍不清楚,建議用掃描方式
  • 每份作品的審查時間有限,要讓教授很容易能看到反思和個人想呈現的能力->開頭加入總說明或反思

學科知識、過程

  • 運用課內所學,延伸出個人作品;也可以和未來課程單元內容做連結、對應
  • 呈現課堂中不同階段學習到的能力、概念
  • 呈現失敗的過程(如何失敗?是怎麼樣的失敗?如何修正?)

獨特性

  • 團體報告須加入個人反思,而非團體反思,每個人的內容要有差異
    • 可以特別強調「哪幾頁是自己做的」
    • 學習過程中可以用關鍵字或簡短的句子紀錄心得,方便事後撰寫反思

素養能力

  • 除了成果本身的展現,還要明確說明自己想呈現的能力為何
  • 最後申請校系時,在800字說明中展現欲申請校系所要求的能力

(二)不同作品類型的作法

1.小論文/類小論文

  • 除了文獻探討部分,可以再多呈現查找資料的過程
  • 說明個人動機、發想過程及參考資料,呈現真實性
  • 如果有經處理,加上美編排版或其他內容(如分工表、個人反思、訪談的資料附錄、外部連結、口頭報告ppt):
    • 加入摘要,讓教授快速進入內容
    • 把資料圖表化(例如:可以用Canva製作infographic)
    • 外部連結和QRcode同時放,會更方便檢閱(例如:如果用電腦看,就不方便掃QRcode,因此再加入連結會更好)

2.實驗紀錄

  • 在開頭加入歷程和反思
  • 避免放華麗的圖片或設定華麗的字體
  • 反思心得呈現學生的自發性(如:自主選擇實驗變項、自主設計實驗)
  • 如果是多份實驗紀錄,可以在最開頭加入總說明,解釋多份實驗紀錄之間的關聯和整體性

可能的困難

解方

1.心得反思要放前面還放後面才能引起教授興趣?用什麼格式呈現?(例如:條列式、表格或文字敘述?)

1.可以在作品開頭加入目錄或作品內容簡介/總整理表,其中就包含心得反思,不論格式是什麼都可以讓教授最快抓到注意力

2.(小論文或實驗紀錄等較偏向純文字類型的作品)美編如何拿捏才不會過於花俏,又能避免枯燥?

2-1.因為教授審查的時間不多,不用太焦慮在美編的部分,應著重在核心內容的呈現(美編應該是幫作品加分,而不是額外增加學生負擔)

2-2.美編的加分程度依不同校系的評量尺規而有不同

3.摘要應該要多少篇幅?

3.上傳時充分利用系統的100字說明(原則:精準、簡明),不需和作品內的摘要重複

4.如何精簡扼要的呈現歷程,避免雜亂?

4.用簡要頁數呈現學習的「過程」,課堂的學習「成果」在最後用附件的形式呈現

5.如何兼顧成果(課程作品本身)和素養能力的展現?(做課堂作品已經花很多時間,還要再額外花時間寫反思,會負擔太重)

5-1.不用額外增加付出的心力,而是希望能夠用紀錄的心態將學習過程保留下來

5-2.作業太多的話要想辦法取捨,優先選擇自己想要發揮的作業投注心力(選擇依據:想申請的校系)

 

第3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摘要

  • 在作品的最前面一二頁寫出作品摘要
  • 完整摘要整份報告重點
  • 可使用架構
    • 寫出動機、目的
    • 學習方法/過程、內容
    • 困難與解決方式
    • 收穫(學習到的知識、技巧、能力)
    • 對自己的意義、對人群的影響
    • 未來可改進方向

反思心得

  • 書寫方法
    • 將具體收穫和心路歷程分開
    • 寫出所遇困難、解決方式與省思
    • 除了學習到的正向內容,想看到學生的個人思考
    • 小組報告應寫出寫個人心得和收穫
  • 注意和學系關聯的能力
  • 高三學習歷程自述/綜整心得

格式排版

  • 呈現方式
    • 圖像化呈現更吸睛,例如:心智圖呈現學習過程
    • 透過一些圖片裝飾讓文字作品更豐富而不會枯燥
    • 用網站呈現:多元表現不同形式,可以把文字、圖片、影片都納入

>但一整堂課程的統整網頁,會讓教授難以抓到學生的個人學習成果

  • 檔案格式ppt、word皆可,不過不同的檔案呈現的方式與重點不同
  • 影片呈現
    • 截圖+附上說明來補充影片內容
    • 影片方式呈現可以用文字化呈現報告主體,影片放連結當作附件
  • 重點表現
    • 作品篇幅應注意精簡
    • 分出小標、標註重點
  • 外連結
    • 除了QRcode也提供連結,方便電腦使用者點選

素養能力

  • 若作品和學系領域不同,可以在高三學習自述說明所欲展現的能力
  • 更生活化的主題,而不僅是學科知識,能呈現出團體溝通表達的能力
  • 比起知識性內容,學習過程中學到的素養能力更為重要

學科知識

  • 課程學習成果應注意與課程連結
  • 可以運用高三的加深加廣課程來做出更對應科系的作品

真實性

  • 應該呈現學生如何做出作品的過程
    • 每一週都有反思的紀錄很好,也能讓學生回頭去看到自己的改變
  • 報告中要具體表現出跟學習到素養能力的連結

獨特性

  • 凸顯出個人看法
  • 團體報告放到學習歷程檔案時,應表達個人定位
    • 提供分工表
    • 團體報告中遇到怎樣的衝突、這些衝突如何解決
    • 團體給學生帶來的正向/負向影響為何,讓學生學習到什麼
    • 團體報告外,個人能夠再延伸出什麼內容
  • 學生在課程後的自我探索
  • 實作作品呈現,可以展現出學生的不同之處,例如:小誌、動畫
    • 要說明這個作品為何(what)、為何想這樣設計(why),寫出製作歷程

可能的困難

解方

(一)網頁的呈現方式

  • 老師提供網站架構,讓學生去填寫其中一頁的內容,可能會使得作品看起來太過成熟
  • 學生只附上連結,而沒有多加描述,這樣的話用網頁應該如何呈現會更好?
  • 私人網頁在審查時,不一定能順利開啟,就會使得作品無法被看到

(一)

  • 至少上傳時要確認連結是可以開啟的
  • 網站本身是高中老師架構的,學生在內容上的呈現才會是教授審查時關注的重點

(二)作品的版面呈現

  • 學生不一定具有足夠的電腦能力、電腦設備去做出漂亮的排版,可能會受到學生的家庭背景條件影響

>除非學校有統一提供教學課程,不然會有資源落差的問題

(二)

  • 就排版能力而言,可能可以參考網路上的資訊,自我搜索並學習如何排版
  • 學生可以使用學校的電腦資源來補足設備不足的問題
  • 開設兩週的實作課才能較充足的讓學生學習排版
  • 也可以使用google文件來做排版
  • 高中的資訊銜接課程
  • 若能從國小開始教,學生就能更早開始學習相關的報告能力及探索能力(納入國中小,而非僅有高中)

 

第4桌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完整性:

  • 先呈現課程的綱要與本分作品的目錄
  • 團體報告需要呈現各學生的貢獻度

格式排版:

  • 呈現方式需要是有邏輯的、順序清晰
  • 以審查端的角度思考,列出標題,指引閱讀順序
  • 建議需要在文件的開頭就抓住眼球
  • 避免出現攏統文字(如:我學到了很多、課程內容很豐富)
  • 理工科實驗數據呈現以圖片、表格解釋為佳(例子:nature期刊分析各個疫苗效力)
  • 人文學門需要注重與生活的連結、個人反思(如何把學習到的東西帶回生活,從目前基礎到未來走向)

素養能力: 

  • 要呈現出課堂活動與素養能力成長的關聯,不要單純呈現事實

學習單

  • 學習單需要注意內容的完整性與獨特性
  • 內容應包含 1.呈現學科知識的學習 2.展現素養能力(例如遭遇困難挑戰)3. 延伸到別的學科領域
  • 可以條列文字的方式整理學習單大綱內容,另外寫反思心得、獲得的素養能力,最後將學習單檔案作為附件

實驗紀錄

  • 單一主題的實驗記錄,需要寫得夠深入
  • 多主題的實驗記錄需要注意主題間的關聯性與脈絡
  • 實驗需要注重與自身生活經驗的連結(例:從科展得獎作品去做分析,重點是「原創性」及「以人、生活經驗出發」的內容)

可能的困難

解方

自己作套版格式是個好的做法嗎?

格式、順序沒有一定哪一個比較好,呈現方式是有邏輯的、順序清晰即可

不知道文字內容到底要多少才合適?

字數沒有一定限制,內容完整、精要就好

實驗主題多是老師訂定,關聯性較薄弱,該如何呈現?

多主題實驗可以拆解各層次去做呈現

(大層次:都運用到XX科學原理>>中層次:ab主題跟生物相關、cd主題跟天體相關....>>小層次:各部分運用的相關技巧)

*真的太缺乏關聯可以再跟老師做內容的討論調整

小論文查找資料困難

建議主題設定上可以再貼近自己一些,製作起來也會更容易。可參考中學生論文的主題,以及其運用到的文獻資料內容

學習單如何呈現獨特性?

可以從學習單本身向外延伸,加上自己的內容(例如:將公民的政體學習單延伸到日本首相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