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台北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0822 台北場 上、下午海報分享整理
0822台北場
上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老師) |
|
問題 |
解方 |
高中端_教師協助學生製作學習歷程相關問題/一般性 --素材如何挑選? --(疫情因應)疫情期間課程難以進行,課程執行困難將與課程設計無法對應, |
--建議可以多增辦研習,讓老師知道如何引導學生製作 -希望教育部給予高中端明確指引,可以給大框架,讓學生自行挑選有興趣,自行與老師對話,進一步製作學習歷程檔案 -希望大學可以看到學生的自我覺察、成長過程 -(疫情因應) 1.教育部應給予相關配套指引 2.若來不及給學生修改意見,還是可以督促學生將作品留到之後的學期繼續引導、完成 -舉例:自然探究課完成一個模組後就給定期的建議 |
高中端_教師協助學生製作學習歷程相關問題/呈現 2.部定課程/探究與實作的課程如何設計、成果呈現差異 --考科課程如果只上傳學習筆記是不是好的呈現? |
-設計WSQ學習單(觀察、紀錄、省思),給予學生自行探索的引導,但內容由學生發想、探索 --->學習筆記還是可以呈現學生素養能力,需透過轉化、結合圖表,學生用自己的話統整 →具體做法
|
學生端1.學生準備學習歷程負擔大,且切缺乏學習動機,不知如何呈現何種作品,亦不清楚作品應具備何種素養能力,缺乏引導 |
|
第2桌(老師) |
|
問題 |
解方 |
|
|
|
|
|
|
|
|
|
|
第3桌(家長) |
|
問題 |
解方 |
高中端、大學端 多元學習表現的認證,不清楚大學端的態度如何?準備競賽對學生壓力較大 |
|
高中端 學生高一剛入學無法快速進入狀況
|
|
系統端 上傳系統規範和期限朝令夕改、系統不穩定
|
高中端
系統端
|
學生端 學生本身不積極、也不願意和家長做溝通,家長可以如和協助?
|
學生可能會抗拒家長的導引或協助 家長端
家長額外去尋找資源 家長端
|
大學端 家長、學生和高中老師都不清楚大學端的要求、審查方式和過程? |
|
(尚未討論完整) 高中端 高中端老師的指導不足 高中端 認為老師準備的專題會導致學生作品都相似,沒有獨特性和多元性(ex. 數學科目) |
學生端學生其實可以上傳自己的筆記等,表現自己的素養能力(學習的專一、自主學習等),對大學教授來說也會是看重的項目 |
第4桌(學生) |
||
問題 |
解方 |
|
系 統 端 |
多元表現需要比較多探索活動,上傳時間與活動時間衝突,導致準備時間不足 |
|
沒有學習歷程檔案相關消息來源 |
|
|
針對特殊情況(人社班、高職轉一般大學),在上傳上會遇到一些問題 |
希望針對特殊情況,做特定條配。現有的問題多屬於科目界線相關(人社科有特定科目沒有相對上傳項目、高職生沒有一般科目可以呈現),建議可以將科目界線刪除,讓學生可以上傳科目統合作品→誰來認證 |
|
高 中 端 |
多元表現與課程學習成果的界線 |
|
教師給予學生回饋評論標準不一 |
教育部給高中老師相關回饋、建議 |
|
有些科目不易準備課程學習成果,老師提供較少建議 |
|
|
自然探究成果應該以探究為主,老師規定太多 |
老師可以在導論時作介紹,做一些引導,後面讓學生自行探索,否則將失去自然探究本身的意義 |
|
學 生 端 |
沒有確定志向,不知道學習歷程如何準備 |
|
|
(未解決問題) |
下午場海報彙整
第1桌 |
|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
|
過程/成果: -先放歷程,再放成果(附錄)。重點擺在正文 -具體呈現學習資料前後差異,加入自己的觀點、編排(例:問卷設計調整了哪些問題、小組討論過程與修改過程) -具體說明如何與生活經驗的結合(例:鐘擺原理與生活的關聯) -鼓勵學生放入成長的過程:遇到的困難、老師如何引導、學生如何解決問題的成長過程 -可以跟特定系所的特性做連結 -作品首頁簡單交代作品脈絡:課名、課程目標、內容;文本具體的內容如何觸發學生的想法延伸 格式排版 搭配心智圖、條列式、圖文綜整 |
|
可能的困難 |
解方 |
過程/成果 百字心得內的內容? |
|
格式排版 如果重點用很多顏色會不會造成閱讀困難? |
版面不是重點,重點還是在內容,把最想呈現的內容放在正文 |
國文科的呈現方式比較不是問題式,而是省思類? |
1.雖然不是實作類,但此類作品可以特別突顯文字表達力,但也可以看得出實作能力 2.如作品所由課堂與申請科系是相對應,可以強調印象深刻的課程內容進而做未來發展方向的連結、衍生。 |
獨特性: 小組分組報告如何展現獨特性? --同學互相COVER,難以真實反映合作實況 |
|
不同課程類型、不同的作品類型如何考慮到學生負擔、能力做調整?
|
ex:國文科讀了文本之後,結合生命事件書寫
|
第2桌 |
|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
|
|
|
可能的困難 |
解方 |
|
|
|
|
|
|
|
|
|
|
|
|
|
|
第3桌 |
|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
|
共通原則 學生的特質如何呈現?
格式排版
強調成長過程(不用一開始就是最好的,要有整體面的呈現)
綜整性學習紀錄
專題式探究(團體報告)
專題式探究(實驗)
|
|
可能的困難 |
解方 |
1.素養能力比較難以落實,做研究有方法論,但高中沒有相對應的課程,學生也不一定有動機和足夠的時間、能力去做,老師在學生作品品質的把關上遇到很多困難 |
1.以數學系為例
|
2.課程學習成果與自主學習比較, 擔心課程學習成果比較難以呈現學生的獨特性 |
|
3.教授怎麼判斷學生的作品有無其他老師、家長的介入? |
老師們的經驗能夠判斷是否有其他家長或研究單位的介入
|
4.探究與實作的呈現方法,直接「呈現學生的科學筆記本」和呈現最後的「報告成果」,大學端會比較偏好何者? |
|
第4桌 |
|
理想的作品形式、做法與要點 |
|
本桌作品呈現類型:課程活動成果、專題式探究成果、綜整性學習紀錄
完整性:含有作品過程、學科知識、素養能力
獨特性 :強調個人內化的能力
真實性:
摘要:可在作品一開始標示重點(學習到了什麼、有什麼特點、用了哪些方式) 三年的歷程在學習歷程檔案要如何展現
|
|
可能的困難 |
建議做法 |
綜整式的作品比較龐大,擔心學生負擔重? |
以鼓勵的方式,讓學生針對自己未來的興趣領域準備作品 |
老師介入學習歷程檔案的程度,責任劃分? |
老師指導以引導為主,提點學生的思維脈絡,尊重學生自主性,真實、完整呈現學生能力 |
教學資源的城鄉差距是否會影響到日後作品的呈現? |
|
學生在未確定志向時,應如何準備課程學習成果? |
呈現學生特性,發展特定學科的學習成果,證明自己適合特定系所 階段一 : 未確定志向以素養為主的呈現 階段二:與未來學系目標連結,檢視目標與學檔的一致性 階段三 : 與未來人生志向、理想成就結合 |
針對還沒有定性的高三生,在製作學習歷程檔案有沒有其他建議方法? |
|
作品應挑選出一個較差的作品呈現成長差異,還是都以最優秀的作品為主? |
都是一種個人選擇,皆可以成為作品呈現方式。前提是預先告知挑選作品原因,展現所欲呈現核心脈絡,使教授一目瞭然 |
小論文在準備上較費時且費力,學生有必要花心力在製作小論文嗎? |
小論文僅是一個展現方式,作品的品質孰優孰劣很重要,若要呈現在學習歷程檔案中,必須保證該作品的品質,在大學申請上達加分作用 |